公務員考試

您當前位置:公務員考試網(wǎng) > 備考 > 公共基礎知識 > 公務員考試輔導之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詳解

公務員考試輔導之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詳解

2013-07-09 14:40:10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華圖教育微信公眾號 華圖在線app下載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 資料分析題型
  • 資料分析公式
  • 數(shù)資易錯點
  • 數(shù)量關系公式
  • 常識百年黨史
  • 全年時政熱點

*資料包涵蓋但不限于以上內容

掃碼領福利

保存小程序碼至
手機進行掃碼

  一、認識的本質與結構

  馬克思主義哲學把實踐引人認識論,把辯證法應用于反映論,創(chuàng)立了能動的反映論,科學地揭示了 認識的本質,指出認識是在實踐基礎上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1)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任何認識都是主體在與客體的相互作用中對客體的反映,都是以觀 念的形態(tài)再現(xiàn)客體的特征、本質和規(guī)律。把認識看成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這是一切唯物主義認識論的 共同原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自覺地把這一原則作為自己理論的前提和基礎。與唯物主義反映論相反,

  唯心主義則把認識看做是純精神領域的活動,或宣稱認識是對獨立于物質世界之外的觀念的東西的領 悟,或斷言認識是對主觀體驗、感覺、心靈活動的內省,這就割斷了認識同客觀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否定了認識 的客觀依據(jù),陷人了主觀隨意性。不可知論認為世界不能認識或不能完全認識,對人的認識能力和認識 成果持懷疑態(tài)度。其錯誤是在人的認識和客觀世界之間劃了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貶損人的理性,為信 仰主義保留和開辟地盤。所以,肯定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就是堅持了唯物主義,反對了唯心主義 和不可知論。

  (2)主體對客體的反映是一個能動的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認識是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和結果,既 有客體對主體的作用,更有主體對客體的作用。主體是具有復雜結構和進行活動的社會性的人,它在反 映客體的過程中,必然會動用其內部結構的所有功能,對所反映對象的內容進行選擇、整理、改造、解釋、

  猜想等等,因此不僅能對客觀對象進行直觀的摹寫,而且能對客觀對象作出抽象和概括的反映;不僅能 反映事物當下的樣子,而且能反映它由于人的改造活動而可能成為的樣子。也就是說,人的認識不僅僅 是客觀事物的“摹本”,并且為改造客觀事物提供“藍圖”。因此,由反映所形成的觀念的映象,既是一種 反映,又是一種創(chuàng)造,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反映。反映和創(chuàng)造是人類認識功能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反映離不開創(chuàng)造,反映過程是在創(chuàng)造過程中實現(xiàn)的;創(chuàng)造也離不開反映,是受反映對象的客觀本性制約的。

  (3)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是以實踐為中介而實現(xiàn)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提出認識是主體對客 體的能動反映,而且揭示了這種能動反映的基礎和機制,這就是實踐。實踐是主體一客體結構中的一種 基本的功能關系,它表現(xiàn)為主體借助工具與客體發(fā)生實際的、物質的相互作用,是把主體和客體真正聯(lián) 系起來的中介。認識之所以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正是由于實踐不僅能把客觀事物提供給主體作 為其認識的內容,而且能為主體提供加工、改造客體內容的認識模式,從而把認識的反映性和創(chuàng)造性統(tǒng) 一起來。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維的最本質和最切近的基礎,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變化,而不單獨是 自然界本身。”

  為了深人理解人對世界的反映活動是如何實現(xiàn)的,需要了解認識的結構。認識活動與實踐活動具 有同構性,表現(xiàn)為這兩種活動在要素和運作方式上的相似性、一致性,兩者的基本要素都是主體、客體以 及連接二者的中介一工具、手段等,都是主體運用一定的中介手段作用于客體,表現(xiàn)為主體和客體按 一定方式實現(xiàn)的相互作用。實踐活動是以主體實際改變客體、占有客體為目的的活動,認識活動是以主 體觀念地改變、占有客體為目的的活動。認識主體是以某種方式從事社會實踐和進行認識活動的人,包 括人類主體、社會主體、集團主體和個人主體四種形式。認識主體是由知、情、意構成的有機整體,其中 直接擔負認識功能的是主體的理性結構,即人的現(xiàn)實的認識結構。以情感和意志為主并包含信念、理 想、習慣和本能在內的各種非理性的心理因素,對人的認識能力的發(fā)揮和運用起著導向、選擇、激發(fā)和調 節(jié)作用。認識客體是指進人的認識活動,被主體的觀念把握活動所指向的客觀對象,包括自然客體、社 會客體和精神客體三種形式。認識客體以自己的多種屬性、結構、層次和關系制約著主體對它的認識, 既決定了主體對它的認識不能一次完成,也決定了主體對它進行認識的“程序”和“規(guī)則”。認識中介是 以各種形式的認識工具、手段為要素,包括運用和操作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在內的系統(tǒng),它是人的認 識能力、認識水平發(fā)展程度的客觀標志,它決定著不同時代人們認識活動的基本方式,它主要由物質性 認識工具、觀念(知識〉性認識工具和作為感性符號系統(tǒng)的語言工具所組成。

  二、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與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在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中,馬克思主義哲學首先強調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首先,實踐為認識的產生提出了需要。人的認識活動是適應實踐的需要, 為解決和完成實踐提出的問題和任務而產生的。人成為認識主體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改造客觀世界活 動的需要。其次,實踐還為認識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這種可能變?yōu)楝F(xiàn)實。實踐把主體和客體直接 地、現(xiàn)實地聯(lián)結起來,使主體能從客體中獲得真實可靠的信息?陀^事物只是由于實踐的中介才轉化為 主體的認識對象和認識內容。不僅如此,主體用于加工客體信息的各種思想模式,也是來源于實踐。實 踐作為一種客觀物質活動,是按照一定規(guī)律進行的,這種合規(guī)律的活動,久而久之,會在人們頭腦中積淀 下來,形成各種思想模式。

  對于認識來源于實踐,不能作狹隘的簡單化的理解。首先,認識來源于實踐并不否定人的大腦和感 官在生理素質上的差異對認識的影響。但是人的生理素質只是人們進行實踐和認識的一種物質條件, 并不是人們的實踐和認識本身。它對于形成人們在認識和才能上的差別不起決定性的作用,造成人們 認識和才能差別的決定性原因是后天的社會實踐。其次,認識來源于實踐并不否認學習間接經驗的必 要性和重要性。它的意義充分體現(xiàn)在牛頓的一句名言中:“假若我能比別人瞭望得略為遠些,那是因為 我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但是間接經驗歸根到底也是來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實踐。

  (2)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首先,實踐的發(fā)展不斷地提出認識的新課題,推動著認識向前發(fā)展。 其次,實踐為認識發(fā)展提供必要的條件。一方面,實踐的發(fā)展不斷揭示客觀世界的越來越多的特性,為 解決認識上的新課題積累越來越豐富的經驗材料;另一方面,實踐又提供日益完備的物質手段,不斷強 化主體的認識能力。最后,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主體的認識能力。

↓↓↓↓2022年省公務員考試筆試產品推薦↓↓↓↓
2022省考
成績查詢
2022省考
面試禮包
2022省考
面試峰會
2022面試
分數(shù)線

相關內容推薦

(編輯:admin)
活動推薦
熱門課程
聯(lián)系方式

貼心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識別二維碼添加客服
關注我們:后臺留言
精品內容搶先看,專業(yè)客服答疑

貼心微博客服

微信客服:識別二維碼添加客服
驗證信息:省考
有問題找圖圖,答疑解惑小幫手

圖書

有報考疑惑?在線客服隨時解惑

公告啥時候出?

報考問題解惑?報考條件?

報考崗位解惑   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領?

立即咨詢
華圖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務員的人都關注了我們!
立即關注

10萬+
閱讀量
150w+
粉絲
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