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信 華圖教育
微信號:huatuv
+ 關注

公務員考試

您當前位置:公務員考試網(wǎng) > 招考 > 時政熱點 > 我能離開“朋友圈”嗎?

我能離開“朋友圈”嗎?

2014-07-22 12:05:03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華圖教育微信公眾號 華圖在線app下載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 資料分析題型
  • 資料分析公式
  • 數(shù)資易錯點
  • 數(shù)量關系公式
  • 常識百年黨史
  • 全年時政熱點

*資料包涵蓋但不限于以上內(nèi)容

掃碼領福利

保存小程序碼至
手機進行掃碼


趙春青繪

  閱讀提示

  “朋友圈”是一個網(wǎng)絡熟人社會,人們可以在這里獲得人際間的支持,滿足了人際交往的需要。但和其他網(wǎng)絡社交工具一樣,“朋友圈”呈現(xiàn)出碎片化、淺表化、情緒化特點,各種資訊被切割成細小的片斷,讓完整的表達、邏輯性的思考和客觀的判斷難以實現(xiàn)。不拒絕,不依賴,這或許是對待“朋友圈”應有的態(tài)度。

  網(wǎng)上的熟人社會

  情感的交流平臺

  ●在轉(zhuǎn)型期,城市化進程加快,大規(guī)模的人口流動形成陌生人社會,人與人的距離拉大,孤獨感增加,人們迫切需要來自“熟人”的慰藉!芭笥讶Α闭眠m應了這種需求

  沈晴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打開微信,看看“朋友圈”那個小紅點是否又亮起來了。每天睡前的最后一件事,也是再刷一遍“朋友圈”。

  就連沈晴自己也說不清這個習慣養(yǎng)成了多久,但它已經(jīng)好像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一樣,成了一種完全自然的需求。

  沈晴是北京一家電臺的主持人,每天她的直播節(jié)目結束時已過午夜,次日醒來時已日上三竿。跟親人、友人有著明顯時差的作息,讓她視“朋友圈”為寶。

  “我每天起床,看看朋友們在‘圈子’里轉(zhuǎn)發(fā)的各種信息,對當天的新聞熱點就能知道個大概。我的時間跟朋友們不太合拍,聚會參加得不多,看看他們曬的照片、發(fā)的帖子,感覺彼此的距離并不遙遠,自己也好像參與了他們的生活!

  點贊、評論、發(fā)感想,看看朋友們的回復,這樣一番互動,讓沈晴覺得很親切。“雖然多是只言片語,但也可以感受到彼此的內(nèi)心。因為有些話見面聊天時不好說,反而用文字表達起來更輕松。”

  刷朋友圈就像是一種“癮”,在人群中蔓延。

  近日,有網(wǎng)友寫的“中國式WiFi焦慮癥”令人感慨。這位網(wǎng)友跟團去國外旅游,發(fā)現(xiàn)“全團游客都不同程度患有WiFi依賴。每到一地,總是先問“這里有WiFi嗎?密碼是多少?”吃什么、玩什么、看什么,都不重要,有沒有WiFi才最重要,目的就是為了“把吃的、玩的、看的東西拍成照片,上傳到朋友圈,然后埋頭對著手機寫下格言,等著朋友們點贊、評論!

  從手機依賴到WiFi依賴,“朋友圈”滲透到了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人們?yōu)楹坞x不開“朋友圈”?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王俊秀說:“‘朋友圈’是一個網(wǎng)絡熟人社會,人們可以在這里獲得人際間的支持,滿足了人際交往的需要。”

  王俊秀認為,在轉(zhuǎn)型期,城市化進程加快,大規(guī)模的人口流動使我們的熟人社會變?yōu)槟吧松鐣。在陌生人社會里,人與人的空間距離拉大,彼此的交流受到一定阻隔,人的孤獨感增強,彼此之間的不信任感也會增加,人們迫切需要來自“熟人”的慰藉,“朋友圈”正扮演著熟人角色。

  當“朋友圈”創(chuàng)造了一個活躍而熟悉的群體時,“孤獨”會促使人一遍一遍地刷屏,就是想看看微信朋友圈里的“朋友們”在干什么。在點贊和評論的過程中,與朋友產(chǎn)生交流,讓自己覺得與朋友、熟人更加貼近,并且在閱讀這些評論中得到一種自我滿足的陶醉。

  王俊秀說,人們會把別人當作鏡子。“朋友圈”也具有“鏡子”的功能,在這里能夠看到別人的生活、思想,通過了解、對比來矯正自己。而且“朋友圈”將虛擬社交圈和現(xiàn)實社交圈相融合,能給人私密的安全感,人們還享有選擇開放或者封閉的自由!斑@些也許就是很多人不愿離開這個圈子的另一個原因!

  碎片化的信息

  碎片化的閱讀

  ●“朋友圈”雖然具有信息傳播功能,但人們想要完整地了解信息、全面地認知社會,通過“朋友圈”并不靠譜

  李冉在北京的一家雜志社當編輯,常自嘲是“拖了時代后腿的人”。她的微信是在一次聚會上朋友幫她下載的,她的“朋友圈”是被朋友們催了幾次才加上的。

  一開始,李冉也覺得“朋友圈”不錯:與在不同城市里的親人、朋友天涯咫尺,可以瀏覽朋友們轉(zhuǎn)發(fā)的被自己忽略的有用信息,可以刷屏來打發(fā)略顯無聊的“碎片時間”。

  但日子久了,李冉發(fā)現(xiàn)不是“朋友圈”填補了自己的“碎片時間”,而是自己完整的時間被“朋友圈”撕碎了。

  “有時候明明正忙著,手機開始嘀嘀嘀,怕是家里人或是朋友有事,不看總覺得心里不踏實?啥鄶(shù)時候都是轉(zhuǎn)發(fā)心靈雞湯、養(yǎng)生信息的,還有各種‘曬生活’或者‘狂吐槽’的。這一看一刷,雖說時間不長,但原本正常的工作生活節(jié)奏被打亂了!

  李冉發(fā)現(xiàn),在朋友圈中,總有那么幾個人什么都“曬”,大到風景、家具,小到食物、內(nèi)衣,以及孩子、寵物等,無論多么瑣碎的事情都要“曬”。各種“曬”,說得好聽是分享,實際上是希望得到別人的回復,并且給予關注、點贊、評論,從而實現(xiàn)自我的滿足。

  為了不再被騷擾,李冉關閉了微信里接收新消息通知。如今,她只是在自己想看的時候才會拿起手機打開“朋友圈”。

  碎片化的信息,也只適合碎片化的閱讀。對于被李冉當成干擾的“曬生活”“狂吐槽”的零碎帖子,王俊秀認為,社會變革時期,人們的社會角色不斷變化,有些人就是愿意通過“曬”“怨”來表達內(nèi)心、與人溝通,這種行為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內(nèi)心焦慮的表現(xiàn)!芭笥讶Α崩镞@樣的人多了,就會給“圈”里其他人造成干擾。

  “人們想要系統(tǒng)完整地了解信息、認知社會,通過‘朋友圈’并不靠譜!蓖蹩⌒阏f,作為一種交際工具,“朋友圈”雖然具有信息傳播功能,但它也和其他網(wǎng)絡社交工具一樣,呈現(xiàn)出碎片化、淺表化、情緒化特點,各種資訊被切割成無數(shù)個細小的片斷,讓完整的表達、邏輯性的思考和客觀的判斷難以實現(xiàn)。

  對“朋友圈”保持距離的不在少數(shù)。

  前不久一次同學聚會,李冉把地點選在了北京三里屯的一家下午茶店里,因為這家店的特色就是沒有WiFi信號。來到這里的人只能放下手機、放棄“刷屏”,回歸到面對面的傾聽和交談。據(jù)李冉觀察,顧客們大都愿意享受這難得的“清閑”,每到周末經(jīng)常出現(xiàn)排隊等位的場面。

  是一種交流方式

  但不是唯一方式

  ●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社會支持系統(tǒng)來釋放壓力,這個系統(tǒng)更重要的是現(xiàn)實中面對面的直接交流,而不是“朋友圈”這個虛擬的“圈子”

  實際上,過度依賴社交網(wǎng)絡,已經(jīng)成為一種世界性現(xiàn)象。

  國外有市場研究公司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以“臉譜”(Facebook)和“推特”(Twitter)為代表的社交媒體,會像毒品一樣令人上癮。在這些上網(wǎng)成癮的人群中,53%的人在無法上網(wǎng)時感到不安,40%的人會感到寂寞。

  作為微信“朋友圈”的擁躉,沈晴也有過想離開的念頭。對于一些有事沒事都在刷“朋友圈”的人,沈晴發(fā)現(xiàn),“這會占據(jù)生活中與親人、朋友、戀人等交流溝通的時間,久而久之,反而會使感情淡化或疏遠,不利于日常生活!

  一個切身的體會是,今年春節(jié),沈晴回到老家的父母身邊,一開始,她總惦記著“朋友圈”,常常一邊刷屏,一邊心不在焉地跟父母說話。不到兩天,就覺得和父母無話可說。幾天過去,她恍然大悟:由于總是盯著手機頻頻刷屏,注意力不集中,對長輩缺少應有的尊重,父母心里不高興,又不好直說,導致氣氛冷淡。在以后的幾天里,她徹底關閉了朋友圈,與父母一起包餃子、做家務,面對面的交流多了,“家”的溫暖感也加深了。這與“朋友圈”上對著屏幕交流,完全是不同的感受。

  另一個體會是, “朋友圈”常會混淆工作和生活的關系,無形中增加人們的壓力感。

  年初,沈晴在部門建了一個群,把同事都拉進來?蓻]出半天,沈晴再刷屏時,發(fā)現(xiàn)不少同事都退群了。他們的理由是,“朋友圈”原本是私密的感情空間,把工作關系扯進來,領導、同事在朋友圈里安排工作、分配任務,公事和私事攙和在一起,會讓一些東西變味兒。

  也有同事認為,過多的私人信息發(fā)布在網(wǎng)絡上,這些信息被頻頻轉(zhuǎn)發(fā),會帶來一定的不安全因素。

  王俊秀認為,微信“朋友圈”作為一種新興的交際工具,可以讓那些不看書、不上網(wǎng)的人只通過智能手機就有了獲取信息的渠道,有助于縮小“數(shù)字鴻溝”。但“朋友圈”里信息的同質(zhì)化傾向,會使人們的思維方式受到束縛,容易出現(xiàn)跟風傾向,這也會影響人們的獨立判斷。

  沈晴說,幾個月來,她常在朋友圈中看到這樣的帖子:比如,電腦病毒要爆發(fā),不要下載某某軟件;某兩種食物相克,不要同時吃等等。類似帖子,一開始沈晴還十分當真,看得多了,更多的是懷疑,有時自己也沒了主意,干脆不看。

  歸根到底, “朋友圈”只是一種網(wǎng)上交流方式,但絕不應是唯一方式。每個人都需要社會支持系統(tǒng)來釋放壓力,這個系統(tǒng)更重要的是親人、朋友、同事和愛人等生活中與自己親密的人,而不是“朋友圈”中虛擬的朋友。

  不拒絕,不依賴,這也許是對待“朋友圈”應有的態(tài)度。(記者杜海濤)

↓↓↓↓2022年省公務員考試筆試產(chǎn)品推薦↓↓↓↓
2022省考
成績查詢
2022省考
面試禮包
2022省考
面試峰會
2022面試
分數(shù)線

相關內(nèi)容推薦

(編輯:admin)
活動推薦
熱門課程
聯(lián)系方式

貼心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識別二維碼添加客服
關注我們:后臺留言
精品內(nèi)容搶先看,專業(yè)客服答疑

貼心微博客服

微信客服:識別二維碼添加客服
驗證信息:省考
有問題找圖圖,答疑解惑小幫手

圖書

有報考疑惑?在線客服隨時解惑

公告啥時候出?

報考問題解惑?報考條件?

報考崗位解惑   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領。

立即咨詢
華圖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務員的人都關注了我們!
立即關注

10萬+
閱讀量
150w+
粉絲
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