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一扶

最新資訊|

面授課程網校課程圖書教材|

磚題庫直播職位庫招考筆試面試真題|

問答良師

4006-01-9999
您當前位置:公務員考試網 > 三支一扶 > 備考 > 申論輔導 > 2017三支一扶考試申論備考:提出對策的基本套路

2017三支一扶考試申論備考:提出對策的基本套路

2016-11-19 14:20 三支一扶考試網 http://www.yflching.cn/a/szyf/ 作者:互聯(lián)網 來源:互聯(lián)網

【導讀】三支一扶申論考試中,掌握一定的備考技巧也是有一定幫助的。接下來,華圖三支一扶考試網為大家解讀申論考試中常見的錯誤類型,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備考三支一扶考試。

提出對策的過程就是決策的過程。要想提出正確的對策,決策的過程就要嚴格按照程序進行的。從理論上來說,決策程序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步,診斷問題所在,確定決策目標;

第二步,收集盡可能完備的資料與信息,為制定決策提供充分的信息保障;

第三步,依據盡可能完備與可靠的信息,對發(fā)展的趨勢變化做出準確的預測;

第四步,擬定各種可行的備選方案;

第五步,對各種備選方案進行可行性與不可行性評價;

第六步,從各種備選方案中選出最優(yōu)方案。

第一步根據矛盾特殊性找出問題根源

依據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通過分析特定事實的現(xiàn)狀,主要是分析其存在的負面問題,在此基礎上找出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這是提出正確對策的前提和關鍵。更清楚地說,這里面實際上分為兩個步驟:

首先,要根據材料找到特定社會現(xiàn)象表現(xiàn)出來的消極負面影響。這部分工作實際上在前面閱讀材料和概括主要內容時已經完成。

其次,根據對這種消極負面影響的分析,找到其產生的原因。

(一)因果分析——查找問題根源的基本辦法

追根溯源的因果分析法是查找問題原因的根本方法。運用辯證思維找到問題產生的各種原因,深層挖掘問題產生的根源,這是能夠對癥下藥的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的前提和關鍵。

在尋找原因的過程中要善于運用辯證思維分析。辯證思維分析就是在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時,從客觀實際出發(fā),而不是從現(xiàn)成的理論出發(fā);用發(fā)展的眼光,歷史地看問題,而不是僵化靜止地看問題;用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看事物,而不是簡單孤立地看事物。具體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要堅持重點論,即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問題產生的根源。

二是要堅持兩點論,進行多項求異分析。在尋找問題根源時不但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也要看到事物的非主要矛盾;不但要看到內部性矛盾(內因),還要看到外部性矛盾(外因)。產生某個社會現(xiàn)象或問題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有政治原因、經濟原因、文化原因和社會原因等等。因此,要全面地、多方位地進行原因分析。根據歷年公務員申論考試的情況和對未來考試的分析預測,我們認為常用的因果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內外因分析

內外因分析是我們在提出對策和論證對策時最常用的一種方法。我們知道,內部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內因,外部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外因。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其作用。內因和外因相互依存,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熟練掌握內外因的辯證關系原理對迅速找到解題思路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關于“標本兼治”的提法實際上也是對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的運用。

2.利益分析,即主體分析

利益分析方法是馬克思主義最主要的方法論之一。馬克思主義認為對利益,尤其是物質利益的追求,是一切社會矛盾運動和發(fā)展的最終動因。把歷史唯物主義的物質利益原則轉化成考察社會現(xiàn)象的方法論,這就是利益分析法。利益分析法是研究人類社會現(xiàn)象的根本方法。人的需要經過社會關系的過濾和滲透,就表現(xiàn)為人的利益。需求產生利益,利益引發(fā)動機,動機支配行為,行為導向利益目標。當行為主體的某個特定利益目標實現(xiàn)以后,則會產生新的需要,派生新的利益要求,引發(fā)新的動機并支配新的行為,導向新的利益目標,如此循環(huán)往復,這就是人的思想行為源于利益而又指向利益的規(guī)律。利益分析法尤其適用于社會中利益矛盾問題的解決。例如,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措施就是要構建有效協(xié)調各方利益的利益協(xié)調機制。使用利益分析法的前提是主體分析。只有找到利益主體,才能明確各方的利益需求,從而找到滿足不同主體的合理利益需求的途徑,最終解決社會矛盾。

3.多角度分析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矛盾是多樣的,產生某個社會問題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因此,我們在分析問題時,應當從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角度對矛盾的原因展開分析。其中要涉及到政治原因、經濟原因、文化原因和社會原因;要分析現(xiàn)實原因,還要分析歷史原因;要分析內在原因,還要分析外在原因等等。總之是要全面地、多方位地看待問題產生的原因。需要補充的是,我們這里所說的多維度的原因分析,并不是指一對矛盾中必須涉及到上述的所有方面,而是提醒各位考生對問題的分析應盡可能的全面到位。

第二步利用矛盾普遍性借鑒“萬能八條”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告訴我們,矛盾不但具有特殊性,而且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不但具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個性,而且具有與同類事物在本質上類屬的共性或一般性。個性與共性、特殊性與普遍性相互依存,相互蘊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我們對事物的認識水平不能總停留在對個性的層面上,必須善于從事物的個性中升華出共性,從特殊性中抽象出普遍性,這也是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運用分析、歸納等邏輯方法。正是基于這樣的哲學認識,我們在借鑒決策學的相關理論,參考大量政府文件報告中關于解決實際問題的對策措施,對各種對策措施進行了歸納概括之后,提出了解決問題、提出對策的“萬能八條”。這對于解決各種具體問題來說具有普遍性的指導意義。

(一)“萬能八條”詳解

1.領導重視、提高認識

(1)根據

一個組織中的領袖和權威在團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靈魂作用。領袖和權威對事件的態(tài)度對于事件的解決具有重大的推動或阻礙作用。在我國,政府中主要領導,尤其是一把手,對于某件事情的關注程度更是直接關系到此事解決的速度。溫總理為農民工討薪,以及由此產生的“清欠風暴”就是較好的社會例證。實際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因此,在任何時候,解決某項具體問題或某重大社會問題,領導重視都是基本的前提和基礎。同時,“思想是源頭”,解決問題不但需要領導重視,更加需要組織中所有人對該問題提高認識,密切關注。

(2)具體措施舉例

實行一把手負責制

建立和完善引咎辭職制度

建立健全領導問責制度把……納入議事日程

加強對問題的調查研究,從源頭上理清……問題的來龍去脈。

增強……的意識

倡導……的理念

各級領導干部要高度重視,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密切關注……問題。

2.加強宣傳,營造氛圍

(1)根據

俗話說,“雄筆一支抵萬軍”,槍桿子和筆竿子都是政府管理國家的重要手段。記者通常被稱為“無冕之王”,正是由于媒體和輿論蘊含了無窮力量。媒體不但可以創(chuàng)造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可以創(chuàng)造巨大的社會效益。孫志剛事件如果沒有媒體的介入,就不會有我國救助制度的徹底改革;如果非典發(fā)生時,沒有《南方周末》關于鐘南山院士坦承非典真相的報道,非典造成的后果可能更加難以想象;如果沒有《共同關注》欄目對多名貧困大學生的關注,可能就沒有今年這么濃烈的關注貧困大學生、幫助貧困大學生的社會氛圍。因此,要想使某個社會問題盡快的被解決,迅速的引起整個社會的注意力,除了依靠媒體,依靠各種形式的宣傳之外,可能別無他法。黨和政府歷來也非常重視宣傳工作,力求牢牢地把握大眾媒體和宣傳工具的主動權。黨和政府充分利用媒體傳播面廣、迅速及時、強大的影響力來宣傳自己的宗旨、方針,通過媒體營造強大的輿論氛圍,以便于統(tǒng)一群眾思想,提高認識,從而有利于迅速推動工作。

(2)具體措施舉例

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要通過各種形式宣傳……,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的認識

輿論關注

實行典型示范

社會示范

在全社會營造關于……良好的文化氛圍

3.教育培訓、提高素質

(1)根據

人是各類社會活動的主體,人的各種素質的高低決定著其所從事的各類社會活動的成功與否。要想有效減少各類安全事故,就必須提高各類從業(yè)人員的職業(yè)技術素質;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就必須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思想文化素質和科學技術素質;要想有效提高各級政府管理公共事務的能力就必須加強對廣大領導干部公共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訓。在教育培訓業(yè)日益成為朝陽產業(yè)的今天,對相關人員加強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相關素質是解決相關問題的必由之路。

(2)具體措施舉例

通過……教育培訓,提高廣大領導干部的……素質

通過……教育培訓,提高廣大工作人員的……素質

通過……教育培訓,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素質

4.健全政策法規(guī)、完善制度

(1)根據

“制度是第一生產力”,制度至關重要。這是因為,好的規(guī)則和制度能夠促進社會協(xié)調和整合;能夠界定權利邊界和行為空間;能夠促進經濟效率和實現(xiàn)資源分配;能夠為物質資源和精神價值提供保障;制度還有利于人們在存在不確定性和風險的環(huán)境下,形成穩(wěn)定的預期和特定的認知模式,從而有利于指導個人和組織行為。因此,依靠制度和規(guī)則能夠很好地解決一些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例如,一個分粥的故事就能非常形象地說明規(guī)則和制度的重要性。

(編輯:cbb)

今日直播

1356289人正在這里聽課換一批

京ICP備11028696號-11 京ICP證13015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14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