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公務員考試

您當前位置: > 備考 > 申論 > 2019福建省考: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對申論學習的啟示

2019福建省考: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對申論學習的啟示

2019-04-19 17:15:56 公務員考試網 http://www.yflching.cn/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2019年全國兩會已經閉幕,其中最值得所有申論教育者和考生關注的,毫無疑問,正是李克強總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忌P心的是,從這個報告中能不能找出未來考試的題目和答案;教育者關心的是,從這個報告中能否找出一些對教研教學有用的信息。換言之,如果申論考試是道“1+1=2”的算式,考生更看重現成的“1+1=”和“2”,教育者則更看重作為基本元素和邏輯起點的“1”。近兩萬字的政府工作報告,看似可以從很多角度進行解讀,但主要的路徑選擇實際只有兩種:一種是“六經注我”,即用報告中的內容當作論據來證明自己的某種看法;另一種是“我注六經”,即從自己的某種看法出發(fā)來對報告中的內容進行解說。在這里,我將采取前一種路徑,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些內容來論述申論中會考察到的一個常被忽視的公務員核心思維:問題思維。不論申論考試的主題、題目如何變換,也不論通過語詞故意設置了多少障礙,考生若能真正將這個思維內化于心、外行于筆,便可能更容易在考場上“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

馬克思在《集權問題本身以及有關1842年5月17日星期二<萊茵報>第137號附刊》一文中說道:“主要的困難不是答案,而是問題。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問題。”當我們面對各種負面情況時,不應只是把它們當作某種歷史的結果,去“報以哀鳴或者慨嘆”,而是要從中看出“更正和解決的方向”,看出“現在所蘊含的未來的可能”。由此觀之,能夠從已知困難中找出癥結,甚至從已知成績中找到隱疾,以解決那些癥結和隱疾作為自己用心、用智、用力奮戰(zhàn)的目標,并自覺付諸實踐,這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的問題思維。問題思維以思想上的問題意識與工作中的問題導向為主要表現方式,這既是對領導干部的要求,也是對廣大基層公務員的要求,更是對每年上百萬有志于公考的學生的要求。從政府工作報告的整體框架來看,長期以來都是采取“回顧(成績與困難)——目標(要求與取向)——任務(或建議)”的穩(wěn)定結構,這也是問題思維的直接體現。

過去一年,我國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更是來之不易的。負重前行已是常態(tài),但是如果不知道“重”從何來,不清楚“重”如何去,那前路必然更加艱險。成績是可以拿來當論據的,比如看到“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總量突破90萬億元。”也必須知道其實之前五年,我們的年平均增長率是7.1%。此時成績就包含了隱憂,也更加凸顯了前進之難。再如看到“發(fā)展新動能快速成長。嫦娥四號等一批重大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相繼問世。新興產業(yè)蓬勃發(fā)展,傳統產業(yè)加快轉型升級。”如果只是自豪甚至沾沾自喜,而沒有去想為何通篇下來“傳統產業(yè)”的好例子根本無處尋覓,便難以體會實體經濟的發(fā)展其實步履艱難、任重道遠,要知道“加快”遠不如“蓬勃”給力。這樣的例子其實還有很多,各種詞語用法的背后都有著能言或難言的“真實問題”,發(fā)現并深入分析這些“真實問題”,往往才會與政府關注的焦點相契合,舉例如下:

報告中的表述 統一特征 真實問題
加大“破、立、降”力度。 與報告中的其他表述相比,缺少結果性表述,表明整體上仍在進行或正面效果目前尚不顯著。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破、立、降[1]”在一定程度上和限定時期內事實上與GDP的增長存在矛盾,下行的壓力和地方的阻力不可忽視,因而難度仍非常巨大,任務也異常艱巨。
出臺促進居民消費政策。 目前社會上關于“消費降級”和“消費升級”的討論非常多,消費的增長速度已經開始下降,其背后既有供給側的問題也有需求側的問題。
全面開展藍天、碧水、凈土保衛(wèi)戰(zhàn)。 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成績是可見的,但是霧霾、垃圾圍城等污染問題仍被老百姓深切地體驗到,這不是短期內可以真正打贏的戰(zhàn)爭。
制定支持雙創(chuàng)深入發(fā)展的政策措施。 創(chuàng)業(yè)和創(chuàng)新確實是穩(wěn)增長、添動能的重要內容,但是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方面的問題也極多,并且與整個經濟的大環(huán)境密切相關,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環(huán)節(jié)。
針對民營企業(yè)發(fā)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千方百計幫助解憂紓困。 民營企業(yè)是中國目前最重要的市場主體之一,也是雙創(chuàng)的希望所在,但是長期以來面臨著多重枷鎖的困縛,歸根結蒂是法規(guī)政策等的支持仍然是“雷聲大雨點小”,稅負繳費、證照準入等方面尤為突出。

對于這些“真實問題”,中央政府本身也是心知肚明,比如在最后的“困難與不足的總結階段”,李克強總理就指出:“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消費增速減慢,有效投資增長乏力。實體經濟困難較多,民營和小微企業(y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尚未有效緩解,營商環(huán)境與市場主體期待還有差距。”這就與之前“成績回顧”的部分相呼應,而在之后的“2019年經濟社會發(fā)展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和“2019年政府工作任務”中,也都可清晰的看到之前所提出或“暗示”的問題,恰恰是一切的起點。

最近幾年,申論考試中直接對“問題”的考察雖有但頻率并不高,因此很多考生容易忽視問題思維的訓練,但實際上能夠“看到問題”本身既可以對未來申論的主題方向做出合理推測,又能夠在答題尤其是大作文寫作時體現出見解的深刻性。比如在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市地級)中,扶貧工作方面的材料表面上是以描述正面事例為主,但扶貧本身就是對“貧困”這一問題作出的回應,文藝工作方面的材料則直接點出了目前存在“種種遮蔽”這個問題,最后的大作文,很多人寫成了“表決心”式的個人宣言或者“歌功頌德”式的宣傳文,而實際上“跟著時代的大潮往前走,盡到我所有的力量,做好我要做的事情”,并不只是在強調“順勢而為”、“乘風破浪”、“盡我所能”、“逐夢遠航”,也在強調“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若“一路平坦”,又何須“堅其志、篤其行”。任何工作都有自己的“窮山距海”,要想“一拳天與壓潮頭”,就需在啃硬骨、涉險灘、破難關的過程中,磨礪自身、提升自身、燃燒自身,如此才能點亮自己和國家的夢想。有了點兒問題思維(不用多),對很多主題認識和理解的角度都會有所不同。

再比如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副省級)直接是聚焦在“困擾整個中國現代化”的超級大問題——“城鄉(xiāng)對立”,這個問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多次點到,既有經濟建設層面的,也有社會建設層面的,還有生態(tài)建設層面的。在當年的最后一題即大作文的考察中,很多考生對“城市文明和鄉(xiāng)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都是應該而且可以互補的;理想的生活狀態(tài)可能還是在城、鄉(xiāng)之間自由游走。”一語的理解過于簡陋,只將“互補”作為一個前提預設,作為一個論述起點,卻忽視了“互補”的必要性論證,也忽視了“理想”和“自由”這兩個字眼。其一,須知要論證互補的必要性,最重要的是看到目前城市文明對鄉(xiāng)村文明的“割裂”與“侵蝕”,與此同時鄉(xiāng)村文明又對城市文明本身產生了“內部的對抗甚至肢解作用”,因此才要強調“互補”,即通過“積極的人為干預”來實現某種“融合”,所謂“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互補”即是在一種“動態(tài)平衡”中達到“共同的完滿”而非“各自的圓滿”。其二,“理想”與“現實”相對,“自由”與“限制”相對,現實中的問題恰恰需要“互補”來解決,而城鄉(xiāng)間的限制不僅是制度上的、地域上的,更有精神上的,要突破那些限制,也需要“互補”來完成。而以上這些認識,都需要問題思維來激發(fā)。

[1]“破”就是大力破除無效供給,把處置僵尸企業(yè)作為重要抓手,用市場化、法制化手段推動化解過剩產能。“立”就是大力培育新動能,形成要素向新動能流動的機制。一方面通過強化創(chuàng)新,培育發(fā)展新產業(yè)、新產品、新技術、新業(yè)態(tài),另一方面推動傳統產業(yè)優(yōu)化升級中形成傳統產業(yè)當中的新動能。“降”就是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通過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通過深化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等行業(yè)的改革來降低用能和物流成本。

相關內容推薦

圖書

華圖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務員的人都關注了我們!
立即關注

10萬+
閱讀量
150w+
粉絲
1000+
點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