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30 10:02:04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文章來源:山西分院
在國省考中,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考查三部分的內容,分別是閱讀理解、語句表達和邏輯填空。而在閱讀理解中,主旨概括題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題型,它是后面所有題型的基礎,所以對于主旨概括題來說,一定要掌握其解題技巧。那么主旨概括題應該怎么去做呢?就是需要我們找到文段的主旨,而文段的主旨應該怎么找?我們給出了三種方法,分別是行文脈絡、關聯(lián)關系和輔助論證。關聯(lián)關系中主要考查轉折關系、因果關系、遞進關系、必要條件關系以及并列關系。而在歷年的國省考中,并列關系可以說是必考的知識點,它不僅出現(xiàn)在閱讀理解的各種題型中,而且還出現(xiàn)在邏輯填空和語句表達中,因此是一個重點知識點。那么如何識別并列關系呢?一是可以通過“此外、另外、與此同時、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等并列關聯(lián)詞識別;二是通過分號這個標點符號識別;三是通過相同句式識別。識別出并列關系以后,如何幫助我們做題呢?需要對并列前后的內容進行全面概括、并列加和,或者是從個性中提煉共性。當然并列關系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文段出現(xiàn)“不是……而是……、是……不是……、是……而非……”這些標志詞時,我們要知道重點是“肯定”之后,也就是“而是”“是”之后的內容。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并列關系在主旨概括題中的應用。
【例1】(2020-廣東選調-57.)今后一個時期是中國實現(xiàn)綠色轉型的攻堅期。加快推進綠色轉型,才能實現(xiàn)生態(tài)環(huán)境根本好轉,為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的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條件。與此同時,中國綠色轉型的成功探索,也將為廣大發(fā)展中國家提供綠色發(fā)展模式的新選擇,為構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上述文段主要說明的是:
A.我國實現(xiàn)綠色轉型的主要目標
B.我國實現(xiàn)綠色轉型的重要意義
C.我國實現(xiàn)綠色轉型的主要內容
D.我國實現(xiàn)綠色轉型的基本途徑
【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論述了背景,中國現(xiàn)在處于綠色轉型的攻堅期。接著說到加快推進綠色轉型,才能實現(xiàn)生態(tài)環(huán)境根本好轉,為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的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條件,指出了我國加快推進綠色轉型的好處、意義。接著“與此同時”,是并列關聯(lián)詞,文段后面提到中國綠色轉型的成功探索,將為中國提供新選擇,也將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也是論述了我國加快綠色轉型的好處、意義。所以文段為并列結構,從兩方面論述我國加快綠色轉型的好處、意義。
第二步,對比選項。B項是對文段重點的全面概括。
因此,選擇B選項。
【拓展】
A項的“主要目標”、C項的“主要內容”和D項的“基本途徑”都不能對文段內容進行全面概括,排除A、C和D項。
【例2】(2018-浙江-47.)當遇到我們熟悉的事物,大腦會在“登記處”搜索,當發(fā)現(xiàn)匹配的模板,大腦便不再費心糾結于眼前這個事物的細節(jié),而是直接向下級知覺系統(tǒng)通報“這個是人臉,下一題”,這就是“自上而下”的加工。而當面對新的事物時,大腦無法對照既有的模板進行識別,便不得不仔細加工眼前的事物,再將細節(jié)組合,從而構成對新事物的知覺。這就是“自下而上”的加工,過程更加費時費力。最后,大腦會將新事物存儲到“登記處”,以便下次可以進行省時省力的“自上而下”加工。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
A.大腦根據(jù)既有模板來分析新事物
B.大腦有兩種截然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
C.大腦更傾向于“自上而下”加工信息
D.對事物的熟悉程度影響著人們的視覺感知
【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論述了面對“熟悉”事物時,大腦會采用“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后面一部分又指出,面對“新鮮”事物時,大腦會采用“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所以文段為并列結構,需要全面概括,就是介紹大腦的兩種信息加工方式。
第二步,對比選項。B項是對文段內容的全面概括。
因此,選擇B選項。
【拓展】
A項,對應文段第二句“而當面對新的事物時,大腦無法對照既有的模板進行識別”,與文段表述相悖,排除A項;
C項,“自上而下”對應首句的加工方式,表述片面,排除C項;
D項,文段重點強調的是“大腦的加工方式”,而非“對視覺感知的影響”,偏離文段中心,排除D項。
相關內容推薦:
貼心考公客服
貼心專屬客服
報名條件?
崗位選擇?
筆試科目?
面試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