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公務員考試網 > 備考 > 行測 > 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易錯點合集(一)

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易錯點合集(一)

2022-02-09 10:55:00 公務員考試網 華圖教育微信公眾號 華圖在線APP下載 文章來源:河南分院

在公務員考試行測部分一共考查五大模塊,分別是常識、數(shù)量、言語、判斷和資料。每個模塊又有各自的特點:常識需要學富五車,數(shù)量需要抽絲剝繭,能推善斷是判斷,尋蹤覓源是資料,而言語理解與表達需要迷霧探蹤、能言善辯。經過行測學習之后,大部分同學都會覺得資料的性價比很高,短時間學習正確率提升得會比較明顯。判斷很有趣,學起來能鉆進去,性價比也很高。而言語呢,學習之前與學習之后的正確率上升就沒有那么明顯,這讓很多同學都很困惑。這是因為言語并不是單純考知識點,還需要技巧,靈活應對,積累做題經驗。當然言語的考試題中有30%是基礎題,50%是中等難度題,也有20%是較難的題,并且難題中往往會有很多陷阱和易錯之處。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下言語題的易錯處之一,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l(fā)。

易錯:主旨意圖分不清

主旨題,正如其名,做這類題的時候需要讀懂文段的中心主旨,其實也可以理解為找到作者表達的觀點或解決問題的對策。意圖題,需要考生根據(jù)上下文內容合理推斷閱讀材料的隱含信息,也可以說是需要推斷作者的意圖、傾向和目的。那么從大綱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這兩種題型其實都旨在找到作者表達的核心思想和解決問題的對策。所以同學們會將兩者混淆,進而以為只要找到主旨,選擇主旨就可以了。但是這其中還有一些細分,并不僅僅是主旨題找主旨,意圖題找意圖,還有意圖題找主旨、主旨題找意圖的情況,下面我們通過題目進行講解。

例題精講

例1.凡論問題,皆要弄清文體的要素。人們習慣上把議論文分為三個要素,即論點、論據(jù)、論證。而任何議論首先要明確論辯的對象。葉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話》中說:“說明文以‘說明白了’為成功,而議論文卻以‘說服他人’為成功。”葉先生講作文深入淺出,沒有花架子,遵循作文構思,寫作規(guī)律,是務本的做法,不同于后來者的舍本逐末,把雕蟲小技說成作文的規(guī)律,把百花齊放的議論文弄成了千篇一律。議論文既然要“說服他人”,那么寫作者首先就要明確這個“他人”是誰,這一點,便可作為議論文寫作的前奏。

這段文字主要講述了:

A.葉圣陶先生對議論文寫作的正本清源

B.論點、論據(jù)、論證并非議論文最重要的要素

C.寫議論文時,首先要明確論辯對象,即“對誰說”

D.說明文和議論文成功的關鍵分別是“說明白了”“說服他人”

【答案】C。解析:首先這道題的提問方式中出現(xiàn)了“主要”二字?梢缘弥@是一道常規(guī)選主旨的題目。接下來我們利用轉折關聯(lián)詞“而”找到主旨句,“議論首先要明確論辯的對象”,后文引用葉圣陶先生的話進行論證。所以根據(jù)主旨句,我們可以對應到選C選項。這道題是主旨題,轉折之后是觀點,直接同義替換選主旨即可。

例2.食品藥品安全追溯體系是依賴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可能存在的食品藥品安全隱患發(fā)出預警的一種制度。它之所以被一些國家廣泛采用,是因為一方面能降低監(jiān)管部門信息獲取成本,提升監(jiān)管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倒逼企業(yè)提高安全意識,主動進行風險控制。這項制度已引進我國多年,并體現(xiàn)在相關法律法規(guī)以及行動規(guī)劃中。但在實踐中,區(qū)域分割、部門分治等問題仍比較突出,沒有形成高效的地方聯(lián)動、部門合力,對解決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缺少整體效果。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完善的食品藥品安全追溯體系有重要價值

B.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食品藥品安全的監(jiān)管

C.我國的食品藥品安全追溯制度仍有待完善

D.多方合作是解決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的關鍵

【答案】D。解析:首先根據(jù)提問方式中的“意在強調”可以得知這是一道意圖判斷題。意圖判斷題的做法首先還是需要讀懂這個文章的主旨內容,其次根據(jù)主旨內容進行合理推斷。根據(jù)文章最后一句“但”可知最后一句是文章的主旨句,強調的是在實踐過程中存在區(qū)域分割,部門分治的問題。我們知道作者提出問題,意圖是在解決問題,所以這題我們需要根據(jù)問題去選項中挑合理對策,也就是D選項。這道題是意圖題,轉折之后提出問題,所以選項中選擇解決問題的對策,即選意圖。

例3.很多人認為,藝術創(chuàng)作是對自然或社會的觀察與模仿,但在某些藝術史家看來,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其實是對傳統(tǒng)與風格的修改和調整,是不斷制作與匹配“圖式”的過程。無論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對古希臘羅馬精神的再現(xiàn),還是中國宋元文人畫對老莊哲學的追隨,都是如此。藝術家在準備好想要處理的題材之前,腦海里必然存在某些已知的圖式,這些圖式是過去藝術家們的成果;藝術家開始在畫布或畫紙上開始描繪時,就像置身在一個“鏡子廳”或“回音廊”,舊的圖式被不斷喚起,題材的意義在特定的視覺秩序中,以新的圖式再次展現(xiàn)。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藝術創(chuàng)新是無中生有的過程

B.藝術作品間的相似緣于模仿借鑒

C.藝術創(chuàng)作離不開已有的傳統(tǒng)

D.古典藝術作品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

【答案】C。解析:首先根據(jù)提問方式中的“意在強調”可知這是一道意圖判斷題。同樣先找文章主旨,根據(jù)“但”可知主旨句為“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其實是對傳統(tǒng)與風格的修改和調整,是不斷制作與匹配‘圖式’的過程。”后文是論證的內容。因為主旨句本身就是一個觀點,所以不用進行推斷或引申,只需要對觀點進行同義替換即可,選C。這道題就是意圖題,主旨句本身就是觀點,所以不需要再進行推斷,選主旨就行。

例4.按理說,商家挽留客戶,就要拿出足夠的誠意,努力以優(yōu)質、廉價的服務吸引客戶“用腳投票”。但一些APP平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千方百計通過玩套路、設陷阱等不光彩的手段挽留用戶:一不小心就成了會員,被扣款卻毫不知情,付費容易、取消時卻暈頭轉向……這不是留人,而是坑人。這種“套路”也注定不得人心,行之不遠。

這段文字的中心主旨是:

A.APP套路越深越留不住用戶

B.APP套路形式多多,需謹慎

C.APP吸引用戶的方式有待改善

D.APP套路用戶亟待整治

【答案】D。解析:首先根據(jù)提問方式可知這是一道主旨概括題,其次找到文章的主旨句。根據(jù)文章最后一句的代詞可知代詞放在文章的最后,指代前文APP平臺的套路,從而引出文章的主旨句“APP的套路注定不得人心,行之不遠”。文章最后一句指出APP存在的問題即充滿了套路,不得人心。指出問題就是為了解決問題,所以雖然是主旨題,但是此處選擇意圖項,也就是提出對策的C項。

通過上面四道題目的示范,相信各位考生對于主旨題和意圖題的做法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后期在備考的過程中還是需要多刷題,提高自己的做題準確率和速度,積累經驗。各位考生加油啦。

2024考試入面分數(shù)線
特別推薦

省考面試禮包】|【省考面試系統(tǒng)提升】|【省考面試圖書】|【面試題庫

相關內容推薦

(編輯:smj)
有報考疑惑?在線客服隨時解惑

報名條件?

崗位選擇?

筆試科目?

面試方式?

......

點擊所需資料,掃碼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