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公務員考試

您當前位置:公務員考試網(wǎng) > 備考 > 經(jīng)驗分享 > 經(jīng)驗分享: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

經(jīng)驗分享: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

2022-04-25 14:25:16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華圖教育微信公眾號 華圖在線APP下載 文章來源:黑龍江分院

Document

一、新聞熱點

2022年4月23日,首屆全民閱讀大會在京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fā)來賀信,表示熱烈的祝賀。

習近平在賀信中指出,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啟智增慧、培養(yǎng)道德的重要途徑,可以讓人得到思想啟發(fā),樹立崇高理想,涵養(yǎng)浩然之氣。中華民族自古提倡閱讀,講究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傳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國人民自信自強的品格。

習近平希望廣大黨員、干部帶頭讀書學習,修身養(yǎng)志,增長才干;希望孩子們養(yǎng)成閱讀習慣,快樂閱讀,健康成長;希望全社會都參與到閱讀中來,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

開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宣讀了習近平的賀信并講話。他說,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充分體現(xiàn)了黨中央對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的高度重視。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加強閱讀引領,涵育閱讀風尚,構建覆蓋城鄉(xiāng)的閱讀推廣服務體系,推動全民閱讀擴大覆蓋、提升品質、增強實效,以書香中國建設促進文化強國建設,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二、引申背景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選擇4月23日成為世界讀書日的靈感來自于一個美麗的傳說。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萬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羅尼亞地區(qū)大眾節(jié)日“圣喬治節(jié)”。實際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亞出生和去世的紀念日,又是美國作家納博科夫、法國作家莫里斯德魯昂、冰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拉克斯內斯等多位文學家的生日,所以這一天成為全球性圖書日看來“名正言順”。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72年向全世界發(fā)出“走向閱讀社會”的召喚,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圖書成為生活的必需品,讀書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廣閱讀、出版和對知識產(chǎn)權的保護。

“我們必須能夠讓每一個地方每一個人都獲得圖書。”這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創(chuàng)意、文化產(chǎn)業(yè)與版權部主任兼教科文組織出版社社長米拉格羅斯德爾科羅爾女士曾多次強調的一句話。自“世界讀書日”宣布以來,得到了全球社會各界的熱切響應,并發(fā)展為尤其重視針對青少年的活動,目的是培養(yǎng)孩子們的閱讀習慣、人文精神,引導他們尊重知識。因此,在每年的4月23日,作家、出版商、教師、圖書管理員、私立或公立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學生、人道主義者、大眾媒體,以及全球各國愛書的人已經(jīng)把讀書日的宣傳活動演變成一個熱鬧的歡樂節(jié)日。

三、詞句積累

1.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3.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復詳玩,為有功耳。

四、熱點文章

題目:當今社會有人認為:現(xiàn)在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人們熱衷于碎片化閱讀;也有人認為:倡導多讀紙質版書籍。請以“讀書的形式”為主題寫篇議論文。

要求:(1)自選角度,觀點明確、深刻;(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于“給定資料”;(3)思路明晰,語言流暢;(4)總字數(shù)1000-1200字。

讀書不拘形式學習改變人生

在草長鶯飛的暮春時節(jié),第二十七個世界讀書日如約而至。從網(wǎng)絡電商的購書促銷,到書店出版社組織的讀者見面會,再到互聯(lián)網(wǎng)閱讀平臺開展免費閱讀活動、圖書漂流、知識競賽,各地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

開卷有益,讀書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啟迪智慧……每一條意義都耳熟能詳,但未必每個人都會將閱讀付諸行動。你有多久沒堅持讀完一本書,你是否常常買書而不看書,你是否還會鄭重地讀一本專業(yè)書籍……人們常常糾結于這些問題,但未必明確這為何重要。首先澄清“什么是書”,或許是更好開啟閱讀的前提。

從龜甲木櫝,到獸皮貝葉、線裝卷軸,再到電子書籍,知識的呈現(xiàn)形式因時而異。進入數(shù)字時代,書的形式愈發(fā)多樣,閱讀的方式也不拘于前。從載體看,紙質書與電子書的爭論背后,有人喜歡墨香的安然,有人鐘情屏上的便捷;從形態(tài)看,大部頭與碎片化的熱議背后,有人堅持花時間埋頭于卷帙浩繁,有人則習慣了即時刷取的輕量閱讀;從感官看,有人只接受看書、讀書,有人則選擇聽有聲書。多樣的讀書體驗,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標準答案。

閱讀方式的變化折射出社會生活的變遷。一方面,科技賦能,為閱讀帶來了更豐富的形式;另一方面,在忙碌的生活里,人們試圖通過輕閱讀、全程化閱讀等方式為讀書留下一席之地。的確,在現(xiàn)代社會,閱讀的緊迫性并未減弱,唯有不斷閱讀才能更新知識,趕上瞬息萬變的社會發(fā)展。從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的角度看,參與在線課程、網(wǎng)絡講座、有聲圖書館也是一種讀書,知人論世、讀無字之書又何嘗不是一種閱讀。2021年,《論語》在閱文平臺上閱讀人次達3000萬,超8成以上的讀者年齡在30歲以下。當“書”的含義不斷拓展,我們不妨更加關注知識的獲取方式及內容。

讀書即學習。有聲書未必沒有深奧的知識,碎片化閱讀并非一無是處,即便如短視頻里也未必沒有鮮為人知的世界。學習無處不在,關鍵在于,不同層次的知識該如何建構我們的精神世界?奇聞異事,忙時可供消閑;新聞資訊,了解時事熱點;工作指南,掌握一技之長;歷史文化,磨煉思考能力;人生智慧,破解成長難題……身處現(xiàn)代社會的復雜個體,往往擁有多重身份、肩負多重使命,似乎每一類知識都有獨特的價值。如何在有效時間里讓學習更有意義,是每個人必須回答的考題。

從為了一本新書而在書店門口徹夜排隊,到隨時獲取海量信息,知識爆炸時代的閱讀不再是“是否有書”的問題,而是“如何讀好”的問題。隨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fā)展,不少簡單重復的工作或許會被算法與機器取代。所以,讀書肩負著“重新發(fā)明自己”的重任,在獵奇大千世界、在關注冷門知識之外,更需著眼于鍛煉自己的思考力與判斷力,在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中完成心靈的滋養(yǎng)與精神的鍛造。令人欣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作家在創(chuàng)作好書。從閱文平臺公開的2021年信息中我們看到,新增作家中95后的作家超過80%。

載體在變,方式在變,內容在變,但學習規(guī)律不會變化。“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積累始終重要,“書山有路勤為徑”的刻苦永遠關鍵。無論是書本、雜志,還是音頻、影像,抑或是論道、問學,只要深入人心、啟迪思考,就不失為好的閱讀。

2024考試入面分數(shù)線
特別推薦

省考面試禮包】|【省考面試系統(tǒng)提升】|【省考面試圖書】|【面試題庫

相關內容推薦

(編輯:Nk)
有報考疑惑?在線客服隨時解惑

報名條件?

崗位選擇?

筆試科目?

面試方式?

......

點擊所需資料,掃碼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