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6 11:21:33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http://yflching.cn/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大學期間,你愛學漢語么?你的大學開設漢語課么?你認為大學漢語課應該怎么上才吸引你呢?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取消《大學漢語》必修課改為選修課一事,讓大家重新思考這些問題。(11月14日的中國廣播網(wǎng))
大學漢語由必修課改為選修課,說是為了尊重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滿足學生多樣學習性的學習需求。之所以做出如此調整,無關乎漢語“國際化”,而只是因為學生對這門課的熱情一直不高,多次課程測評的綜合排名都僅在倒數(shù)第二位。
殊不知,漢語就是母語,其構成培育了中華五千年古老的文化與文明。特別是母語的應用還涉及到一個國家形象的問題,是國家主權的一種體現(xiàn)。我國《憲法》規(guī)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fā)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秶彝ㄓ谜Z言文字法》規(guī)定,“支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教學和科學研究,促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豐富和發(fā)展”,F(xiàn)在由于大學生找工作時不要求考漢語等級,評職稱也不考漢語,導致一些大學生以為在大學學漢語沒有用。其實這是一種社會浮躁現(xiàn)象,社會上迫切需要運用漢語自如的大學生,只要到基層縣市各部門、各單位詢問一下最需要什么人,他們都會說:“最需要會寫的人”。而現(xiàn)實是,一些大學生一提筆就忘字,一寫字就出錯,字跡潦草成通病,拼音打字更拼不準。在此背景下,還把漢語必修課改為選修課,這無疑是在淡化漢語教學,讓大學生更不重視漢語學習,到頭來更是害了大學生。
最近,高考改革傳出重磅方案,北京市將從2016年開始,將高考中英語科目分值由150分下調至100分,語文從150分上調到180分。這種變化,意味著淡化英語,重視母語。因為母語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載體,是民族生存發(fā)展之根,在日常生活中須臾不能離開。對母語,中小學生不好好學習,打好基礎,而去花時間學英語,既加重了學生負擔,也是在行本末倒置之舉,得不償失。當然,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應試教育的中考、高考都要考英語,不放松漢語而多學英語不行。但進入了大學,再沒有應試教育之困,理應好好補漢語這堂課,沒想到,漢語必修課改為選修課,這到底是尊重個性,還是忘了自己是說母語長大的?值得考量。畢竟,我國的教育離不開本民族的文化與傳統(tǒng),必須植根于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
俗話說:取了媳婦,忘了娘。中小學要求學生重視學英語而輕視學漢語,好像是學了英語忘了“娘”。而今,大學漢語必修課改為選修課,要當心“兒子忘了娘”。因為一個人連自己的娘都忘了,為人詬病是必然的。
相關內容推薦:
10萬+
閱讀量150w+
粉絲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