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4 10:18:16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http://yflching.cn/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最近,幾個有關老人的事件成了輿論關注的焦點:在西安,有老人上了公交車后,索座不成,竟然坐在了女孩身上;在江蘇,大媽們?yōu)榱送砩咸,占?jù)一處小區(qū)內的空地,在此停留的車輛都被貼上紙條;在汕頭,兩名高三學生扶起了騎電動車摔倒的老人,反而被老人誣陷訛詐。真的是現(xiàn)在的老人為老不尊嗎?如何看待指責聲音,如何從硬件和軟件上彌合“老齡不適癥”產生的裂痕?
譚敏:至情至理侃侃而談李光金:衡情度理娓娓道來練洪洋:煮酒論劍指點江山
“極品老頭”是個別
練洪洋:最近與老人有關的負面新聞頻出,有人戲謔,“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甚至還有人有板有眼地指出,這一批老人曾經上山下鄉(xiāng)、斗私批修、寫大字報等等,以證明“壞人變老”的結論。上綱上線,一竿子打一船人,顯然是不對的。全國將近2億老年人,一屁股坐在女孩腿上的“極品老頭”也就是一兩個,沒有代表性,不能說明什么。中國人的總體素質呈現(xiàn)不斷進步狀態(tài),老年人的素質也在與時俱進,這是無疑的,我們要看整體,不能一葉障目,以偏概全。
李光金:不管是誰“在變壞”,現(xiàn)在有個不爭的事實,“代溝”不僅在家庭中拉深,在社會、在公共空間,不同代際之間的眼神越來越對不上,現(xiàn)在有人說老人“為老不尊”,以前不是也有人說“80后”是“垮掉的一代”嗎?有評論就總結“60年代的輕視50年代的、70年代的痛恨60年代的、80年代的認為受到70年代的壓迫、90年代的認為受到所有世代壓榨”,似乎每個年代的人都“不值一屑”。以偏概全地批評毫無意義,找出問題根源、消弭裂痕才是最重要的。
譚敏:其實,我認為“老人變壞”背后是老齡社會的到來,而我們并未完全做好準備,各種矛盾和問題集中凸顯,個案效應通過網(wǎng)絡被放大了。雖是個案,暴露出來的社會問題卻不容忽視。那就是整個社會,無論是公共服務設施、社會保障機制以及人們的心理層面,都還未做好應對老齡化社會到來的準備。除了銀發(fā)浪潮快速襲來之外,“未富先老”更增加了緊迫性?梢灶A見的是,如果不加以重視,各種“不適應癥”會逐步凸顯。
硬件軟件皆不足
李光金:說到“不適應癥”,首先是硬件上不適應。公眾給那位坐在別人大腿上的老人“差評”,對在公園里不顧周邊人權益“自顧自High”的人表達不滿,這本身沒有問題。但是,換一個角度考慮,如果我們的公交車給老弱病殘孕等特殊乘客充足座位,如果我們的城市建設給老人提供足夠多、更便利的娛樂場所,搶座甚至斗毆之類的事情還會發(fā)生嗎?
硬件不足的問題,不妨算一筆賬,F(xiàn)在60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比還不到20%的情況下,公共設施資源已經捉襟見肘了,根據(jù)國家衛(wèi)計委的數(shù)據(jù),本世紀30年代中期將達到4億,占總人口的比例將從目前的1/7提高到1/4,待到那時,恐怕就不是“誰對誰錯”這種淺層次矛盾了。
譚敏:除了硬件之外,公眾心態(tài)等軟件也未做好準備。中國已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可許多年輕人可能還沒意識到,周圍老人的數(shù)量已經較之以前大大增加了,公共空間和公共資源會因此而緊張。公園里老人多,他們會覺得自己的休閑空間被侵占了;早上上班高峰碰到老人擠公交車,也認為老人反正閑著,不該這個時候出門,并沒有意識到老人也有正當理由,什么時候出門也是他們的權利。
練洪洋:說到適應,老年人本身也有一個自我認識、適應社會的問題。譬如早上在廣場跳舞的大媽與周邊居民發(fā)生紛爭,有老大媽就反詰:年輕人為什么不能早點起床?這就是老年人與社會脫節(jié)、不了解不適應社會的典型癥狀。他們何曾想到過,自己晚上早早上床睡覺時,很多年輕人還在單位加班或驅車在回家的路上。老齡社會來臨,既要社會理解老年人,為老年人提供盡可能好的養(yǎng)老環(huán)境,老年人本身也要改變陳舊觀念,放下架子,調適自己的思維及生活方式,主動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要求,減少不適應引起的沖突。
走出困境尊老為先
李光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化解目前的問題也非一日之功。在這個過程中,首先需要調整心態(tài),老人在公共場合要自律,公眾也要逐步適應。俗話說得好:“退一步海闊天空,讓幾分心平氣和!边@就是說人與人之間需要寬容。對年輕人來說,坐不坐其實問題都不大,讓給老人又何妨,況且自己終會有老的那天;對老年人來說,也應該體諒一下年輕人,自己有兒女,也知道他們工作辛苦、壓力大,出行避開高峰期,跳舞調低音量,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練洪洋:在老年人與社會沖突的新聞中,有的是老人個人秉性問題,有的則是公共服務不足的問題,廣場跳舞大媽擾民就是一個公共服務能力不足的典型例子。急速的城市化沒有為老年人留下社區(qū)活動空間,缺乏活動場所和設施。面對洶涌而至的“銀發(fā)浪潮”,國家和社會應當采取措施,健全對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制度,加大面向老年人的公共服務力度,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在生活、醫(yī)療、贍養(yǎng)等方面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李光金:事實上,公共服務投入不足的問題已迫在眉睫,政府需要支出的項目很多,要保障在養(yǎng)老公共服務方面的支出,必須有相應的制度建設進行配套。日本是全球老齡化相對嚴重的國家,他們專門出臺《老人福祉法》來保障老人的各項權利能落到實處,而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制度建設相對滯后,養(yǎng)老床位的提供等方面差距很大,遠遠無法滿足需求。
譚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華民族向來有敬老、尊老、助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每個人都是從幼年少年中年走向老年的,每個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也是家庭和社會幸福和諧的表征。同時,老人曾經為社會做出貢獻,他們大量的知識、豐富的閱歷和經驗,是整個社會的寶貴財富。這個傳統(tǒng)不能因為時代的變化而丟棄!袄先俗儔摹笨此苽體的責任,更多的則是整個社會風氣的變化。要發(fā)揚尊老、敬老、助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整個社會必須為老人們營造一個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老有所醫(yī)的環(huán)境,讓他們度過一個美滿、安詳、健康、幸福的晚年。
相關內容推薦:
上一篇:各省代言人能代言什么
10萬+
閱讀量150w+
粉絲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