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

您當前位置:公務員考試網 > 時事評論 > "好小偷"與"次道德"

"好小偷"與"次道德"

2013-12-18 17:59:04 公務員考試網 http://www.yflching.cn/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近日,合肥一市民的錢包被偷,丟失很多重要證件,沒想到后來小偷用快遞將證件寄了回來。該市民沒想到會碰到這樣的事情,感覺對方還有點“盜德”。該市民將此事發(fā)到網上,跟帖中不乏“盜亦有道”的點贊;更有甚者稱之為“中國好小偷”。(12月18日東方報)

  小偷竊了錢包,寄還證件,是否真的很有“盜德”,成了“中國好小偷”,自有公論。但對“中國好小偷”的點贊,則又一次印證了當今頗有市場的“次道德”之說。什么叫“次道德”,說白了就是道德的邊界正在慢慢變“老”。所謂變“老”,就是底線不斷跌落,覆蓋范圍不斷擴大。

  醫(yī)生在舉手宣誓:保證不收紅包,不索回扣;藝人在舉手承諾:不吸毒,不奢侈,不假唱;官員在舉手宣誓:保證不做貪官……諸如此諾情景,不是屢見不鮮了嗎?獎金與處方掛鉤,處方越大獎金越多,卻黑紙白字寫進了醫(yī)院的“分配原則”;“大吃不大喝,收禮不受賄,喜新不厭舊”,似乎也成了官場的“潛規(guī)則”;而在大學校園,關于“次道德”的經典的說法是“圣潔滿天,不如一套在手”。理由是天要下雨,女要懷春,由不得人,“圣潔”到找不到安全套,才是危險的……

  除了這些,“是好男人就請用安全套”的號召也成了中國“好男人”的標準,不管與誰發(fā)生性關系,只要戴上安全套,就是“好男人”。今天流行“獻身時沒有必要讓對方負責,分手時沒有權力要求對方補償”的“愛情契約”,既然什么也沒有卻還要“契約”,這也是“次道德”。而性學專家說,任何人都有和除了配偶之外的第三人發(fā)生性關系的權利,“我活,也讓別人活”。這也是“次道德”

  本是畸形現象,在很多人眼中卻已經成了可以接受的“道德底線”。物質生活水平跨越了“小康線”,跨越了“富裕線”,道德底線卻每況愈下,這種現象確實發(fā)人深省。道德底線之所以稱為“底線”,既指這是一個最低限度,也意味著這是不可再逾越一步的“紅線”。但可怕的是,既然底線頻頻下跌,離開“下不保底”又還有多大距離?當道德觀像那只溫水中的青蛙被慢慢煮熟,那么“次道德”每況愈“次”恰也在劫難逃。

  下策聊勝無策,已是屢見不鮮,然而死穴卻是下策的后面有無底洞。有一個故事耐人尋味。有甲、乙、丙三個商人,甲商人在3萬元誘惑前“次道德”了,乙商人在5萬元誘惑前“次道德”了,丙商人在30萬元誘惑前“次道德”了。三個商人都有自己的底線,然而又先后突破了底線。這個“先后突破”,其實正是演繹了“次道德”的必然軌跡。

相關內容推薦

(編輯:admin)
華圖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務員的人都關注了我們!
立即關注

10萬+
閱讀量
150w+
粉絲
1000+
點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