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

您當前位置:公務員考試網 > 時事評論 > 院士退,也是與時俱進

院士退,也是與時俱進

2013-12-09 09:46:01 公務員考試網 http://www.yflching.cn/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院士要不要到一定年齡退休?這個問題一直是有爭議的。早在六年前,院士潘家錚就認為,當前院士稱號已被異化,應該改革,使“院士”回歸為一種學術榮譽稱號,不要異化為一種可資利用的“學術貴族”。現(xiàn)在好了,有人帶了一個頭,開風氣之先。他,就是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秦伯益,曾任軍事醫(yī)學科學院研究員、院長。2005年,在他75歲時,經中央軍委批準,不再擔任院士。迄今為止,全國兩院院士中,獲準退休的,僅秦伯益一人。

  在中國,人人都要退休,到了一定年齡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也要退休。退休既是中國公民的一種權利,也是一種義務。院士不應當成為終生不退休的特殊公民。院士終身制背離了優(yōu)勝劣汰原則,減弱了推動創(chuàng)新的競爭強度。年已八十高齡,如果還不把院士位置騰出來,對不少作出重大貢獻而未評上院士的科學家來說,是一種不公平。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退,體現(xiàn)了進。院士退休,也是與時俱進。院士退休,是一種體制改革的進步,一種政治民主的進步,是一種順應民意的進步,一種促進科學事業(yè)發(fā)展的進步。

  在對待院士退休這件事上,有人把秦伯益看作是學術圈子里的“異類”。但是,秦伯益卻不作如是觀:“過去的教育要我們活一天干一天,老當益壯。我老早就否定這種價值觀了。那是人才緊缺時的觀念,現(xiàn)在年輕人都找不到工作,你老人家活到老干到老,年輕人干什么?”對名譽、利益、地位持如此豁達態(tài)度,真是極為難得。科學家是最講究科學態(tài)度的,在個人進退、名利問題上,秦伯益的見解也是科學態(tài)度的體現(xiàn)。

  已故兩院院士王選曾在北大的一次著名演講中坦陳:“我現(xiàn)在到了這個年齡,61歲,創(chuàng)造高峰已經過去,我55歲以上就沒什么創(chuàng)造了。”所以,他認為,千萬不要把院士看成當前的學術權威!拔覀冞@些當選為院士的人,在當選之后實際上已無創(chuàng)新能力,也不再擁有最高學術水平!边@種態(tài)度,既有自知之明,又有知人之明。既然創(chuàng)造高峰已過,不如把位置讓出來,不再擋道,讓更多的后來者居上。秦伯益帶了一個好頭,我們希望這一行動能得到更多的高齡院士的響應,使之常態(tài)化,使之蔚然成風。

  實際上,秦伯益退掉院士頭銜后,并不是真的無所事事了,他還是“活到老干到老”。不過不是在院士的崗位上“干到老”,而是另有一種活法,另有一片新天地。他活得更瀟灑、生活依然很充實:旅游、讀書、寫作、作學術報告,還自封“自由撰稿人”,經常在政府和民眾之間做溝通,反映民眾心聲。朋友來看他,評介他兩句話:“別人怕退休以后沒事干,你是怕不退休干不完想干的事!鼻夭媛暦Q自己“90歲以前主要是寫作”。這不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另一種寫照嗎?

  當然,對院士退休這件事,具體執(zhí)行起來,似不宜一刀切。因為有些科學家是大器晚成的。到了七、八十歲,還有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如達爾文、李時珍,都是在生命最后時刻取得了最輝煌的成就。晚年的達爾文,盡管體弱多病,但他仍以驚人的毅力,連續(xù)出版了《人類的由來》等多部著作。因此,院士退休,可以作出限制性規(guī)定,但對個別國寶級的院士,在執(zhí)行時可以有一定彈性的空間。

相關內容推薦

(編輯:admin)
華圖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務員的人都關注了我們!
立即關注

10萬+
閱讀量
150w+
粉絲
1000+
點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