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2 11:16:30 公務員考試網 http://yflching.cn/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遠東地區(qū)的學生花在學校、課外課程以及家庭作業(yè)上的時間比西方學生多。而且他們的課業(yè)難度更大、更加復雜。當一個學生成績落后時,他們通常會被認為在有效干預手段的幫助下有能力追趕上來,而非天生“能力低下”。
你或許從來沒有聽說過安德烈亞斯·施萊歇,這位性格溫和的德國人,即便在奧迪的廣告中扮演一位可靠的工程師,也不會顯得不搭調,但他是全球教育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作為經合組織(OECD)的職員,他負責掌管“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簡稱PISA)”。這是一個每三年舉辦一次的測試項目,考察65個國家和地區(qū)學生的能力表現(xiàn)。
雖然經合組織警告稱,從評估結果的可靠程度來說,這個項目并不適合用排行榜的形式發(fā)布出來,但排行榜每次都有。而且一個國家的排名,可能對該國民眾的心理造成重大打擊。當PISA項目的測試結果第一次發(fā)布時,德國人對本國相對較差的成績大吃一驚,以至于他們發(fā)明了一個新詞:“Pisa沖擊(Pisa-Schock)”。
近年來,美國官員看到本國學生的成績在排行榜中位居后列時,就用“斯普特尼克時刻(Sputnik moment)”來形容他們所感受到的震撼(“斯普特尼克一號”是蘇聯(lián)發(fā)射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在當時給美國帶來巨大危機感——譯者注)。當最近一次測試結果于上周發(fā)布時,身為保守黨成員的英國教育大臣邁克爾·戈夫與工黨的特里斯特拉姆·亨特立即展開舌戰(zhàn),爭論哪個黨派應為英國學生的平庸表現(xiàn)負主要責任。
PISA的影響力,至少就西方而言,部分源于一種認為其代表了令人恐懼的地緣政治新現(xiàn)實的觀念。上周公布的結果顯示,東亞國家的排名進一步提升,巴西、印度尼西亞以及土耳其等新興經濟體的排名,也在上升當中。美國和西歐國家的排名,則完全沒有進步——只有德國是明顯的例外。這正是我們噩夢中未來一二十年世界實力的分布態(tài)勢。
但有理由對這種觀念提出質疑。PISA考察的是一組非常具體的技能。另一項全球性測試“國際數(shù)學和科學趨勢研究(簡稱TIMSS)”更貼近西方的學校教學內容。英國和美國在該項考試中的排名,處于前十名以內,并沒有遠遠落后于遠東國家。
更重要的是,教育與經濟成就之間感覺上理所當然的關系,其實并不明確。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美國在首個全球性數(shù)學測試中排名墊底,但仍是經濟超級大國。研究員基斯·貝克甚至發(fā)現(xiàn),一國學生在這項測試中取得的成績,與該國未來經濟增速之間存在負相關。與之類似,目前在美國工作的中國學者趙勇(音譯)發(fā)現(xiàn),PISA成績與一項有關企業(yè)家抱負的全球調查結果之間,存在負相關。
盡管如此,我們很需要有一點自負才會認為我們完全不用在意PISA測試結果。當前我們對待PISA的態(tài)度存在的風險是:教育者受夠了因為PISA結果不理想而備受指責,可能轉而單純將其看做毫無意義的政治做戲。這將是很遺憾的結果,因為PISA測試盡管存在復雜性,從其結果中還是確實可以看出一些重要問題。
最重要的一點是:為什么亞洲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測試中能夠取得好成績?在英國,來自收入排行后25%家庭的學生中,只有6%的人能躋身全球數(shù)學成績排名前25%的行列。而在日本和韓國,該比例是英國的兩倍。在上海和香港,該比例是英國的四倍。上海來自收入最低的四分之一家庭的學生,比英國最富裕家庭孩子的數(shù)學成績更好。
人們難免會把這種現(xiàn)象歸結于“文化差異”。確實,中國、韓國以及日本對學生的期望很高,這種期望既來自學生家長,也來自學校老師。而西方對天賦的過分強調,意味著我們傾向于假定有一定比例的青少年“不適合”走上學術道路。
遠東地區(qū)的學生花在學校、課外課程以及家庭作業(yè)上的時間比西方學生多。而且他們的課業(yè)難度更大、更加復雜。當一個學生成績落后時,他們通常會被認為在有效干預手段的幫助下有能力追趕上來,而非天生“能力低下”。
然而政府政策也發(fā)揮了一定作用。近年來上海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將優(yōu)秀師資和校長資源注入教學表現(xiàn)最差的學校,取得了顯著效果——倫敦學校近年取得的進步,部分也歸功于類似措施。
此外,東亞地區(qū)對教師的職業(yè)發(fā)展也高度重視:老師花在課堂教學上的時間減少,而花在規(guī)劃和研究方面的時間增加(由此導致的成本是每班人數(shù)的增加)。新加坡還在教師隊伍培養(yǎng)方面投入大量資金,當?shù)氐闹行W校長現(xiàn)在能休學術假。
波蘭、愛沙尼亞等一些排名意外靠前的國家,也在師資建設方面持續(xù)投資,并提高了教學內容的難度。特別是愛沙尼亞,該國將令人印象深刻的嚴格要求與教學內容的現(xiàn)代性成功結合起來,近期還面向所有小學一年級學生開設了計算機編程課程。
但我們在選擇性借鑒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時,還應慎重。英國杜倫大學教授羅伯特·科曾經說過,幾乎任何被認為促成了某國成功的政策,都能在另一個表現(xiàn)糟糕的國家找到。政策的執(zhí)行才是關鍵。不論實施什么改革,都需要明確目標,并爭取廣泛的支持。追究“失敗”的責任,不管是歸咎于政客還是教師都于事無補;蛟S我們在教育討論中所采取的“狂飆突進”方法,是我們應當改變的第一件事。
□摘自英國《金融時報》
。ū景嫜哉摬淮肀緢笥^點,僅供參考。文章均有刪節(jié))
相關內容推薦:
上一篇:【云水禪心】^-^歲月穿梭不等閑
10萬+
閱讀量150w+
粉絲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