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8 17:47:32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http://yflching.cn/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加快事業(yè)單位分類改革,推動公辦事業(yè)單位與主管部門理順關系和去行政化,創(chuàng)造條件,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yī)院等單位的行政級別”。由此,被有關方面和眾多有識之士呼吁了多年的大學去行政化,終于被列入了國家綜合改革的大盤子。如今,從最高決策層到學術圈,從教育部領導到大學管理者,從政府到民間,大學去行政化改革,已然成為無須置疑的共識。
筆者不禁追問:為什么,這么多年了,無論是政府相關部門,還是大學和社會各方的有識之士,一而再再而三地倡導和力主“大學去行政化”?說到底,這是由于大學長期以來的行政化管理模式而產(chǎn)生的一系列問題所導致的。
從大學這幾年發(fā)展結果來看,有些現(xiàn)象可以證明大學行政化情況相當?shù)膰乐亍,F(xiàn)在的大學都非常講究行政級別,教職人員積極性異常高地競聘行政管理職務,甚至存在一種價值導向傾向,即在大學中擔任行政職別的人,無形中給人感覺有“更高的地位”。雖然現(xiàn)在的大學學術項目、學術成果比較多,但原創(chuàng)性成果實在是乏善可陳。這些年啦,大學培養(yǎng)了的學生和十幾年前相比,已呈現(xiàn)幾何級的數(shù)量增長,但真正有創(chuàng)造性、德才兼?zhèn)涞膶W生還是很少。這也是“錢學森之問”久久未能得到破解的主要癥結坐在。這些現(xiàn)象,與大學的行政化日益固化,有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lián)系。
筆者以為,大學去行政化,有很多事可做。想畢其功于一役,推出和實施一個方案使其一步到位,肯定只能是一廂情愿的空想。筆者以為,當下大學的去行政化,除逐漸淡化行政級別外,還不妨從逐漸淡化乃至最終取消大學內部管理體制與治理結構上的等級制、科層制入手。
多少年來,在不少大學里,一些人是又想當教授,又想當處長,左右逢源,贏者通吃。如今,這等“好事”,理應果斷地采取有效舉措逐漸減少乃至最終促其“消亡”。
筆者記得,早在2000年,教育部就在華中理工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廈門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五所大學啟動了大學職員制度改革試點。這項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改變愈演愈烈的大學“官本位”體制,形成教師就是教師,管理人員就是管理人員,一人不能身兼兩種角色的新體制、新格局。這項制度啟動后,或因多種原因,并未沿著既定的目標推進,更無從談起在全國各大學推而廣之了。十三年匆匆而過,如今,半途而廢的大學“職員制改革”,應該趁當下大學去行政化集結號再次吹響之際,重新登場了。希望通過這項改革,使得大學的“教職員工”,從此都有各自明確的身份、福利、待遇以及職稱系列;而不是像現(xiàn)在的大學里普遍存在的“教職”互兼的狀況。你想當教授嗎,那就不能再當處長,反之,擔任了行政職務,也不能同時上講臺。
筆者認為,大學實行職員制,應有助于實行用人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在管理隊伍中建立起人員能進能出、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競爭激勵機制。也有助于建立起一套適應大學管理隊伍特點、較為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進而理順大學校內的人事關系,做到人員合理分類、規(guī)范管理,最終架設起大學管理隊伍的職業(yè)發(fā)展階梯,逐步建立起一支優(yōu)化、精干、高效的職業(yè)化管理隊伍,促使學校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得以“精兵簡政”;通過轉換職員任用機制,在職員管理上強化崗位聘任和崗位考核,也可真正打破職務終身制,進而推進用人制度改革。而建立起有效的職員薪酬制度,強化崗位職責,以崗定薪和按勞取酬,落實管理人員待遇,也可有效激勵和增強管理人員的崗位責任意識和競爭意識,提高管理人員整體素質和辦事效率。
當然,要讓大學職員制改革順利抵達既定的目標,國家人事部門也需要盡快擬定大學職員工資標準;明確大學職員制度的內涵和外延,界定職員制度的實施范圍;建立健全與大學職員制度配套的相關制度,如職員退休制度、職員制與社會保險制度的銜接等。
總之,對于政府主管部門和大學的治理者來說,去行政化的步伐理應走得更加堅定、迅速和有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征的現(xiàn)代大學制度,中國的大學也才會不斷向著辦成人民滿意、世界一流的大學這一目標,一步一步地邁向前進。
相關內容推薦:
10萬+
閱讀量150w+
粉絲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