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

您當前位置:公務員考試網 > 時事評論 > 父母長途跋涉逆向遷徙:

父母長途跋涉逆向遷徙:能團圓哪里都是家

2015-03-04 17:01:15 公務員考試網 http://www.yflching.cn/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一票難求的春運車票、長途跋涉的費時顛簸、不菲的人情往來花費都讓回鄉(xiāng)游子們背上了沉重的負擔,不少人抱怨,過年走親訪友,癟了錢包、喝壞身體,放假7天反而更累了。然而,有這么一些老人,在春運開始前“逆向遷徙”,去子女家里過年,省去子女往來奔波,也有更多時間與子女相處。

只要能團圓哪里都是家

在經濟市場化、人口流動化的當下,回家的路,變得復雜和艱辛。 對于工薪階層來說,原本并不寬裕的假期,在往返的旅途上耽擱了不少;即使回到了家中,也將大量時間用在走親訪友、同學聚會、休閑娛樂上,真正的和父母交流談心的時間少之又少。原本溫暖的回家之旅,不僅費錢費力,也讓合家團圓的親情訴求大打折扣。

作為一種另類的團圓方式,“逆向遷徙”是一些老人對當下經濟、文化和社會變遷,尤其是家庭結構小型化、空巢化的一種回應和策略。在傳統(tǒng)文化中,子女即使歷經千辛萬苦也要回家和父母團圓;在堅硬現(xiàn)實的擠壓下,父母放下身段“逆向遷徙”,既體現(xiàn)了父母對子女的愛與關心,也體現(xiàn)了老人對親情互動直接而強烈的利益訴求。

對于老人來說,“逆向遷徙”不僅可以外出走走逛逛、開開眼界,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子女團聚。“逆向遷徙”將合家團聚的成本從子女轉移到父母身上,父母寧可自己多受苦受累,也要讓子女少吃苦受累——在“父母心”的裹挾下, 一些老人沒有成本與收益的算計與功利,有的只是對精神慰藉和情感互動的向往和追求。

當下,父母和子女社會互動匱乏、親子關系淡漠疏遠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逆向遷徙”的父母可以近距離地了解子女的生存狀態(tài),體會子女的喜怒哀樂。許多時候,父母與子女的距離感和隔閡感,既源于代際差異下的認知脫節(jié)和話語裂痕,也源于社會互動短缺下的“自說自話”。只有走進子女的生活圈,父母才可以更加明白子女的愛與痛。

春運時節(jié),“購票難”、“購票貴”成為難以紓解的時代難題。“逆向遷徙”則通過“打時間差”的辦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緩解春運“出行難”的辦法。通過錯峰出行,“逆向遷徙”不僅減輕了春運壓力,也節(jié)省了人力和經濟成本。這種“曲線團圓”的方式,何嘗不是一種“雙贏”。

子女在哪兒,哪兒就是家。急劇的社會變遷,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重塑和更新了人們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逆向遷徙”的愛與痛,見證了人們對合家團圓的期盼和對更好生活的渴望。畢竟,只要心理距離靠近了,再遠的物理距離都可以想方設法抵達。

異鄉(xiāng)過年是否還能記得住鄉(xiāng)愁

為了實現(xiàn)過年團聚,一些老人選擇“逆向遷徙”——去子女家里過年,這樣一種新型的過年團聚方式,近年來,在全國許多地方都并不罕見。相比傳統(tǒng)的子女回父母家過年,這種“逆向遷徙”的父母去子女家過年方式,無疑有著許多明顯的好處和方便。比如,不僅可以省去子女往來奔波,有更多時間與子女相處,也能避開春運客流高峰、減少不少購買春運車票麻煩。

不過盡管如此,進一步細加感受品味,這種父母去子女家過年的新型過年方式,顯然又不都只是方便和好處,背后恐怕同樣也有不少讓人頗感無奈、感傷乃至苦澀的況味。

首先,對于那些在異地城市打拼的子女來說,一個明顯的事實是,要做到接父母甚至是雙方父母來自己家過年,一個基本前提是,自己起碼得有一套堪稱為家、足以安置父母居住的足夠大住房。如媒體報道中的一名女子,為迎接父母來過年,甚至買了門對門的兩套房子。如此任性盡孝的女兒當然堪稱“孝女”,但這樣的盡孝,顯然又是以有錢有房為前提的;而這樣的前提,對于許多在城市艱難打拼謀生的打工族尤其那些長期處于蝸居狀況、常常感到沒臉回家的農村大學畢業(yè)生群體來說,顯然又是并不具備的。如數(shù)據顯示,畢業(yè)一年后,約三成90后大學畢業(yè)生居住面積不足20平方米,農村家庭普通本科畢業(yè)生就業(yè)最困難,失業(yè)率達30.5%,或許也正因為如此,每逢春節(jié),“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樣的話語,才會顯得如此調動人心、撩撥人情。

再者,即使不考慮居住問題,選擇“逆向遷徙”去子女家里過年,同樣還可能面臨其他許多不便或不利。比如,就父母而言、從疼愛體恤子女角度,去子女家里過年固然確實能省去子女往來奔波,也確實是能和孩子們團圓,在哪兒都是家,但站在為人子女的角度,以父母的往來奔波為代價來省去子女往來奔波,是否又會讓人感到不安、不忍?再如,從傳統(tǒng)的過年習俗及其文化內涵角度來審視,不用回家鄉(xiāng)就能與父母團圓,固然是一種便利,但是,這樣一種“家”與“鄉(xiāng)”分割、不得不在異鄉(xiāng)團聚的過年方式,是否還能算是文化價值和意義充分完整的過年?通過這樣的異鄉(xiāng)過年方式,我們是否還能記得住鄉(xiāng)愁?(楊朝清 張貴峰)


  
   
 

 

相關內容推薦

(編輯:huatu)
華圖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務員的人都關注了我們!
立即關注

10萬+
閱讀量
150w+
粉絲
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