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

您當前位置:公務員考試網 > 時事評論 > 時事評論:“遇事先想到行賄”該向誰問責?

時事評論:“遇事先想到行賄”該向誰問責?

2015-05-07 18:14:29 公務員考試網 http://www.yflching.cn/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時事評論:趙蓀愚:“遇事先想到行賄”該向誰問責?

  近日,最高檢要求進一步打擊行賄犯罪力度,特別是要嚴厲懲處主動、多次、長期“圍獵”干部的行賄犯罪!艾F實中,一再出現受賄者因貪入獄,而行賄人卻逍遙法外的情況。”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在接受《法制晚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行賄犯罪是受賄等職務犯罪的重要誘因,應堅決杜絕對行賄犯罪“法外施恩”。

  其實,人們遇事首先想到行賄,不僅包括一些地方的企業(yè)負責人、機關干部,就連普通的老百姓也不例外,形成這樣的固定思維,嚴重惡化社會風氣,是社會一大悲哀。按理說,不論是行賄還受賄,都有違法紀,都應該受到追責,然而現實中的行賄風氣之嚴重確實讓人擔憂,值得反思。

  之所以會形成“遇事先想到行賄”的極端思維,首先是暴露了行賄之人法治意識的淡薄,F在法制在不斷健全,老百姓要辦事情只需要把相關資料準備好,按照相關流程來走就行。一旦遇到點阻力就歸結于辦事人員故意“吃拿卡要”,認為只有送禮才能解決問題,本來需要兩天辦結的事情,送禮之后就可一天解決。正是基于這種錯誤的思維,才使得老百姓喜歡用行賄方式來解決問題。

  同時,“遇事先想到行賄”是不良社會風氣造成的惡果。其實沒有哪個人愿意主動去行賄官員,都是出于各種原因而不得不這樣做而矣。行賄受賄的社會風氣突出,不行賄者會吃虧,會遇到官員的諸多為難。別人都送禮,自己不可能不送,否則擔心要吃虧。

  而且行賄成本低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如果行賄人是當地有社會影響力的企業(yè)負責人,一旦對其依法處罰,必然影響當地經濟發(fā)展、稅收收入及人員就業(yè)。因此,一些地方常常只要求這些行賄人交代情況,不予追究刑事責任,或減輕處罰、適用緩刑或免予刑事處罰,漸接助長了行賄風氣。

  最后,官員權力“任性”是根本。如果官員的公權力被關進制度的籠子,對老百姓來說,行不行賄都是一樣的過程一樣的結果,那誰還會送禮呢!正是想著通過行賄來讓官員“開綠燈”,不好辦的事變得好辦,不能辦的事變得可以辦,所以一些人認為花點錢、送點禮是值得的。

  所以,對于人們遇事首先想到行賄的錯誤思想,一方面要加強正面宣傳,弘揚社會正氣;另一方面繼續(xù)推進依法治國,對行賄者及受賄者嚴肅追責,徹底扭轉這種令人擔憂的局面。

  稿源:荊楚網

相關內容推薦

(編輯:huatu)
華圖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務員的人都關注了我們!
立即關注

10萬+
閱讀量
150w+
粉絲
1000+
點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