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安徽《行測》真題

13:單選題、

關于知識產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知識產權為權利人所專有,不能隨意轉讓

B 知識產權只是在特定國家領域內發(fā)生法律效力

C 知識產權如無設定期限,則永久有效

D 企業(yè)的注冊商標不屬于其知識產權

【答案】B

【解析】A選項說法錯誤:知識產權的獨占性,即只有權利人才能享有,他人不經權利人許可不得行使其權利,但知識產權是可以轉讓的。B選項說法正確:知識產權的地域性,指任何一項知識產權,只有依一定地域內的法律才得以產生并在該地域內受到法律保護。C選項說法錯誤:知識產權的時間性,是指各國法律對知識產權分別規(guī)定了一定期限,期滿后則權利自動終止。D選項說法錯誤:知識產權有兩類:(1)版權,也稱著作權、文學產權,(2)工業(yè)產權,也稱產業(yè)產權,主要包括專利權與商標權。因此,本題答案為B

【拓展】知識產權,是智力勞動產生的成果所有權,它是依照各國法律賦予符合條件的著作者以及發(fā)明者或成果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權利。各種智力創(chuàng)造比如發(fā)明、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yè)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以及外觀設計,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有兩類:一類是版權(也稱為著作權、文學產權),另一類是工業(yè)產權(也稱為產業(yè)產權)主要特點:(1)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2)知識產權具備專有性的特點:即獨占性或壟斷性;除權利人同意或法律規(guī)定外,權利人以外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或使用該項權利。(3)知識產權具備時間性的特點:即只在規(guī)定期限保護。(4)知識產權具備地域性的特點:即只在所確認和保護的地域內有效;即除簽有國際公約或雙邊互惠協(xié)定外,經一國法律所保護的某項權利只在該國范圍內發(fā)生法律效力。(5)大部分知識產權的獲得需要法定的程序,比如,商標權的獲得需要經過登記注冊

14:單選題、

關于19世紀下半期和20世紀初的“唯意志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代表人物是叔本華和尼采

B 主要觀點是“意志是宇宙的本體”

C 先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

D 受印度哲學和佛學影響較大

【答案】C

【解析】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于19世紀40年代,早于唯意志論。代表人物是叔本華和尼采,主張“意志是宇宙的主體”,ABD正確。C錯誤。

【拓展】唯意志論是現(xiàn)代西方哲學流派之一?,F(xiàn)代西方哲學流派是指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以后西方流行的各種哲學派別大致分屬科學主義(實證主義)與人本主義(非理性主義)兩大思潮現(xiàn)代西方的人本主義哲學思潮則淵源于歐洲大陸的唯理主義,強調演繹、普遍、絕對、直覺、關注人的存在意義。人本主義哲學思潮,也就是唯意志論,流行于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第一代是叔本華、尼采的意志主義;第二代是狄爾泰、柏格森等人的生命哲學;與非理性主義的人本主義思潮密切相關的另一個哲學流派是胡塞爾的現(xiàn)象學;第三代是海德格爾、薩特的存在主義和法蘭克福學派。在當今西方流行的人本主義的哲學流派中,比較特殊的是新托馬斯主義和人格主義

15:單選題、

關于《資治通鑒》,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官修編年體通史,是“正史”的代表作,其成書規(guī)模僅次于《史記》

B 《資治通鑒》書名的由來,是北宋神宗認為該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而欽賜此名的

C 《資治通鑒》全書294卷,共記載了16個朝代1362年的歷史,歷經19年編輯完成

D 《資治通鑒》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tǒng)治者借鑒,是一部名副其實的“皇家”參考資料

【答案】A

【解析】《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劉攽等人歷時19年編纂的一部規(guī)??涨暗木幠牦w通史巨著,比漢武帝時期司馬遷創(chuàng)作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規(guī)模大,所以A選項說法錯誤。《資治通鑒》全書294卷,記載中國16個朝代共1362年的歷史;其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tǒng)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資治通鑒》書名的由來,就是宋神宗認為該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所以BCD選項說法正確。因此,本題答案為A

【技巧】C選項可以用于判斷A選項。C選項指出,《資治通鑒》記載16個朝代1362年歷史,共294卷?!妒酚洝分粚懙轿鳚h,《資治通鑒》延續(xù)到宋。成書規(guī)模自然比《史記》大

【拓展】《史記》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與《資治通鑒》合稱“史學雙壁”。《左傳》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為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

16:單選題、

清明節(jié)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期間有很多民俗活動。下列不是清明節(jié)民俗活動的是(    )

A 祭祖

B 植樹

C 登高

D 踏青

【答案】C

【解析】清明節(jié)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基祭”之補,后來民間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個固定的風俗,所以A選項說法正確。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所以,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B選項說法正確。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xiàn)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所以D選項說法正確。重陽節(jié),農歷九月初九,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jié)又稱“登高節(jié)”,所以C選項說法錯誤。因此,本題答案為C

【技巧】錨定選項。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是耳熟能詳的一首詩,重陽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