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qū)工作者考試

各地
招考

您當前位置:社區(qū)工作者考試頻道公務員考試網 > 社會工作者 > 備考資料 > 時政熱點 > 無新增,不意味著疫情解防

無新增,不意味著疫情解防

2020-07-13 10:25:37 社區(qū)工作者考試 http://yflching.cn/shehui/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導讀】華圖社區(qū)工作者考試頻道同步華圖教育發(fā)布:無新增,不意味著疫情解防,華圖教育為大家整理了時政熱點備考相關知識供廣大考生復習,更多備考技巧請持續(xù)關注華圖教育,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熱點概況

2020年4月8日零時,隨著第一輛小客車駛出武漢西高速路口,武漢正式解除離漢通道管控,有序恢復鐵路、民航、水運、公路、城市公交運行。這個不眠的夜晚,無數人翹首以盼;這座英雄的城市,多少人牽腸掛肚。“一起擁抱熱干面吧!”來自全國各地的深情問候,滿是思念的味道,盡是重逢的喜悅。

各方觀點

人民日報:這座英雄的城市,上千萬英雄的人民,在取得階段性成果的時刻,萬家燈火,難以入眠。同時,當地正以實際舉措確保武漢保衛(wèi)戰(zhàn)取得全面徹底勝利。

新華網:愛武漢、挺湖北,需要更多行動。在眼下這段時間“拉一把”,幫助武漢、湖北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軌道,不僅需要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的鼎力支持,同樣需要更多地方、更多人伸出援手。

光明日報:越是有理由歡呼雀躍的時候,我們越是要保持冷靜看待問題的定力,越是要清醒認識到,“解封”不等于解防,打開城門不等于打開家門,零新增并不等于零風險。

深度分析

武漢解封后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城市解封,不意味著疫情解防

武漢戰(zhàn)疫的日日夜夜里,全市上下建起了牢固的抗疫防線,現在只能加強不能松懈。企業(yè)復工、城市復活、生活復蘇,都是在繼續(xù)做好疫情防控基礎上進行的。這是一座城市能繼續(xù)健康的前提,也是鞏固成果的保障。人們可以在條件允許時,在遵循防控要求下,有條不紊地安排生活和工作節(jié)奏,但是“松一口氣”要不得,“提一口氣”很必要。“解封”的武漢如此,其他早已蘇醒的城市亦如是。

2.城市“解封了”,心理也應“解封”

蝸居在家日久,一朝“解封”,人的心理狀態(tài)很容易陷入“沉寂”的慣性中,一些人難免會有低沉不振、懷疑過度或無所適從等負面情緒。城市“解封了”,心理也應“解封”。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不妨多看看窗外春花競開、草長鶯飛的“春意思”,調整心態(tài)、提振精神,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心懷美好希冀,過好接下來的每一天,就是對此前一切犧牲和努力的最好珍惜。

3.解封后的武漢,尤需“雪中送炭”

在過去的76天里,武漢以一城的血淚給全國抗疫贏得時間,如今是時候由我們接過武漢人身上的重擔,幫助他們重塑一個欣欣向榮的家園。各方也不妨順勢推出“雪中送炭”計劃,做好各種資源與市場的對接,鼓勵民間投資多向武漢傾斜。同時,要解除封鎖的,不僅是武漢的人,還有武漢的小龍蝦、武昌魚、熱干面,受疫情影響,武漢和湖北的農副產品遭遇賣難。媒體要大力呼吁善待湖北農副產品。普通民眾或許沒辦法去武漢投資設廠,但“買買買”也同樣是對武漢最實在的支援。

4.比武漢解封更關鍵的,是各地“解封武漢”

全國各地更要盡快拆掉針對武漢的“無形之墻”。在嚴控風險的同時,表達對武漢的接納和善意。例如,在低風險地區(qū)推動與武漢“健康碼互認”,讓返城路少些梗阻;個別風險較高的城市和地區(qū)要進行隔離觀察,也不妨采取影響更小的措施,例如加大政府補貼,減輕隔離費用負擔。另外,也要進一步加強對離漢人群的免費檢測和篩查,進一步減少無癥狀感染者帶來的擴散風險。

參考文章

                                                                                                春天帶來的不僅是美景,還有信心和希望

4月8日零時,武漢正式“解封”,武漢人民終于迎來了屬于他們的春天。“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姹紫嫣紅開遍,春天的大自然總是令人向往。疫情防控期間,久居家中自我隔離,許多人都產生了一種親近自然、擁抱自然的沖動。春天帶給人們的訊息,不僅是時間節(jié)令,更有勝利信心和健康希望。

不管是獲取呼吸飲食,還是寄托平安祥和的希冀、實現美好生活的夙愿,大自然都是人的生存之本。從“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學思想,到“勸君莫打三春鳥,兒在巢中望母歸”的人文理念,再到“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的樸素自然觀,泱泱5000年中華文明充盈著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智慧。朝著生態(tài)文明的現代化中國邁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將人與自然的關系提升到“生命共同體”的高度,豐富了生態(tài)文明哲學觀、認識論,為我們推動綠色發(fā)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生態(tài)文明源于對發(fā)展的反思,也是對發(fā)展的提升。自然保護不是困守青山的“緣木求魚”,經濟發(fā)展也不是掠奪自然的“竭澤而漁”,統籌好二者關系,既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任所在,也是實現民生改善、人民健康的重要內容。“環(huán)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社會發(fā)展的本錢,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無論怎么定義美好生活,良好生態(tài)必然內涵其中。

好的自然環(huán)境無論對于疾病防控還是公眾身心健康,都有極大的正向作用。人們在疫情防控的同時,進一步加深了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認知。清新的空氣、潔凈的水源、充足的陽光,是阻斷病毒傳播的無形屏障;科學的理念、自信的心態(tài)以及健康的生活習慣,是戰(zhàn)勝疫情的制勝法寶。“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兄弟。”唯有用心守護健康的自然,才能收獲大自然帶給人類的健康饋贈。

人類發(fā)展史就是一部文明進步史,也是一部人與自然的關系史。無數案例都說明,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guī)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fā)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guī)律。在自然環(huán)境保護的問題上,我們必須算大賬、算長遠賬、算全局賬,決不能因小失大、寅吃卯糧、急功近利。

健康中國的持久動能,離不開健康自然的源頭活水。保護環(huán)境、守護生態(tài),我們每個人都要當好建設者,才能成為良好生態(tài)的受益者。推動形成全民關愛自然、關注健康的積極態(tài)勢,我們必能早日實現美麗中國、健康中國的愿景。

(編輯:renzhisheng)

圖書

有報考疑惑?在線客服隨時解惑

公告啥時候出?

報考問題解惑?報考條件?

報考崗位解惑   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領取?

立即咨詢
華圖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務員的人都關注了我們!
立即關注

10萬+
閱讀量
150w+
粉絲
1000+
點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