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華圖教育2021-03-24 10:05
申論熱點材料閱讀
【熱點背景】
一個孩子報十個校外培訓班,家庭每年為培訓班投入上十萬元……連日來,本報關注培訓機構亂象引發(fā)了公眾的廣泛關注。一方面當下的校外培訓市場,不同程度地存在應試、超標、超前培訓等問題;另外一方面,校外培訓是很多家庭的“剛需”,家長沒有精力和能力輔導,不報培訓機構怎么辦?如何讓這種瘋狂的校外培訓降溫?培訓機構亂象應該怎么整治才是治標又治本?
【試題模擬】
當前,“校內減負、校外增負”成為基礎教育痛點。如今的校外培訓市場,不同程度地存在應試、超標、超前培訓等問題。“唯分數(shù)論”的教學方法、包裝出來的名校師資……種種套路,讓培訓內容偏離了教育的目標。對此,你怎么看?
【措施】
想要破解這一怪圈,要從需求與供給兩端入手,一方面打破“唯分數(shù)論”,優(yōu)化評價體系,淡化分數(shù)焦慮,一方面提升學校教育的質量與水平,提高課堂效率。
需求供給兩手抓
整治培訓機構亂象還要從源頭出發(fā)。杜絕一些公辦學校的在職老師進入培訓機構,打著名校老師的幌子,利用名校的效應,把普通補習班的費用一再提升“。這也是對孩子的壓榨,讓他們沒有自己的時間空間“,不少小孩周末都被補課排得滿滿的,很多時候不是他們真的需要上課,而是去了讓父母感到安心。”
如何從根本上解決“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問題?不少一線教育工作者認為要從需求和供給兩端同時著手。
一方面,從需求端出發(fā),引導家長不盲從、不焦慮,理性選擇。要抓住評價這個“牛鼻子”,從“指揮棒”入手,優(yōu)化評價體系,打破“唯分數(shù)論”。
另一方面,從供給端出發(fā),進一步提升學校教育的質量與水平,提高課堂效率。針對有需求的學生,可以出臺相應規(guī)范制度,鼓勵學校在課后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服務,通過組織興趣班等活動,滿足學生個性化和差異化的需要。同時還要注重加強校外教育資源的整合。“各市區(qū)縣都有少年宮、科技館、體育學校等,希望相關部門協(xié)同起來,建立公益性的校外教育體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顧明遠建議。
為營造清朗的教育教學生態(tài),還要堵住優(yōu)質學校用變相考試、競賽等辦法招生選拔的口子,從根本上斬斷校外培訓機構與中小學校招生的關聯(lián)。
在繼續(xù)加強對于培訓機構監(jiān)管的同時,有學者建議,也應鼓勵培訓機構發(fā)揮技術手段、興趣與特長培訓等方面的優(yōu)勢,引導其提供學校教育之外的特色化、差異化服務,使其真正成為學校教育的補充,而非沖擊。
■網友熱議
@湖南衡陽網友Just Because: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育的本質是育人,提升教育從業(yè)者的準入水平,加強教育行業(yè)監(jiān)管力度,讓教育回歸本質。
@內蒙古鄂爾多斯網友人民7RuWS:校外培訓火熱,關鍵還是有需求。針對亂象,要規(guī)范培訓機構,更要提高學校教學水平。正餐豐富才能少吃零食。
@北京網友太陽草:校外培訓最大的亂象是超綱教學,給學齡前兒童布置家庭作業(yè),嚴重影響少年兒童的健康和成長,有關部門應該做出頂層設計,出臺措施,予以制止。
下一篇:“抵制”?新疆棉花不吃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