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7 15:59:58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http://yflching.cn/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來源:中國網(wǎng) 2013-11-27
完善人口生育政策必須堅定不移地還權于民,不要坐失良機而要積極挖掘“二孩紅利”,否則等到全面放開也可能沒有多少年輕家庭積極響應二孩生育,必悔之晚矣。
作者:穆光宗
穆光宗 北京大學人口所教授
歷史表明,強制一胎化政策破壞了人口的自然生態(tài),年輕人口虧損、人口性別失衡和老少人口結構失衡都在很大程度上與持續(xù)的低生育率和人口少子化進程有關。早日終結獨生子女政策,利益當代,福澤后世。單獨二孩政策是一個歷史的轉向,但這項惠及小眾的改革一方面可能遭遇“單獨”家庭不領情的尷尬,另一方面對“非獨”家庭卻是一個傷害!胺仟殹奔彝ゲ灰欢ㄕ嬉诙,但沒有二孩的生育選擇權卻讓他們感覺到了強烈的歧視。更令人痛惜的是,越來越多“非獨”家庭的女主人可能即將或者已經錯過適齡生育的機會而永遠不可能擁有第二個孩子,時不我待!
繼續(xù)“非獨”一胎制,無疑突破了“生育公平”和“社會正義”的底線,已經出現(xiàn)的各種人口問題和相關社會經濟問題也將進一步深化、惡化和轉化,包括計生家庭失獨、老年父母失養(yǎng)失依、年輕人力資源短缺——無可用之農、無可用之工、無可用之兵——各種人口風險、人口虧損現(xiàn)象和事件將紛至沓來,內憂外患困擾中國未來,中國將進入人口學意義的風險社會和痛苦社會,人口萎縮、人口弱化的趨勢和慣性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中國將在可預見的將來淪落為又“小”又“老”的國家,大國地位因此受到嚴峻挑戰(zhàn)。
事實表明,雙獨二胎政策出臺后所增加的“生育增量”并不令人樂觀,因為高昂的生養(yǎng)成本或者錯過了生育時機,有很多年輕夫婦不得不放棄了第二胎的生育。也并非所有單獨和非獨家庭會響應政策的挑戰(zhàn),他們也會和雙獨家庭一樣受制于生養(yǎng)成本和其它生育條件的約束理性掂量自己的養(yǎng)育能力。關鍵在于,雙獨、單獨和非獨三類家庭的生育意愿本質上大致相同相似,其同質性遠大于異質性,都受制于高生養(yǎng)成本的約束,大多追求核心小家庭,他們的差異主要是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所致。另眼看待“非獨”家庭是不公平的,這樣做對國家也不利,其實他們是實現(xiàn)“適度生育水平”的貢獻群體。
2012年,我提出“中國已掉入超低生育率陷阱”就是要說明一個道理,由于低生育文化的力量比低生育政策更加強大,所以即便政策放開,生育率反彈的可能性也很小。雖然中國應該鼓勵生育,但由于意愿生育水平很低了,所以即便采取了鼓勵性生育政策,所能起到的實際效果也令人存疑。對職業(yè)女性來說,生育不僅有直接的撫養(yǎng)成本,有間接的機會成本,還有健康成本、美麗成本、自由成本、操心成本等。雖然從意愿上她們也可能覺得兩個孩子更好,但在昂貴的綜合的生養(yǎng)成本面前,她們很可能望而卻步。對于有勇氣生育第二孩的女性,她的職業(yè)前景將因為休產假、培養(yǎng)孩子牽涉精力而受到不利影響。生養(yǎng)孩子成為女性發(fā)展的羈絆。我估計大多數(shù)職業(yè)女性作出的放棄二孩生育的無奈選擇。所以,單獨二孩政策之后只會有微不足道的生育增量,中國已進入持續(xù)的不知盡頭的超低生育率時代。人口是慢變量,人口的成長需要一個培養(yǎng)周期,從人口學角度看是15年以后,從社會學角度看大致20年以后。專家估計,“單獨放二胎”之后年新增人口不過區(qū)區(qū)百萬,而實際可能遠遠少于百萬,這從各地報道的雙獨家庭只有10-20%的比例生了第二孩可以佐證,單獨放開對20年后勞動力短缺的彌補作用有限,所以我主張盡量早日全面放開生育,堅定不移地朝自主生育、適度生育、優(yōu)化生育和鼓勵二胎的方向前進。換言之,中國即使告別了“政策性一孩化時代”,恐怕在可預見的將來也難以走出高成本背景下的“選擇性一孩化時代”,說明人口危機的嚴重性遠遠超出了國人的想象。
正確的人口問題觀決定科學的人口治理觀。傳統(tǒng)的“人口負擔論”、“人口壓力論”、“人口總量太多論”根深蒂固,長期主導著對中國人口問題的判斷和治理。中國需要重新認識和挖掘人口增長的“正能量”,樹立科學的大人口觀、積極的適度生育觀、優(yōu)化的人口發(fā)展觀。生育權是天賦、自由、平等的權利,這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人權法則,也是普世倫理。中國不能自外于生育文明進步的潮流。人民是權利主體不是義務主體,政府是服務主體而不是管治主體。生育決策的主權應該平等回歸公民和家庭,同時將“公權力關進籠子”,不得任意踐踏和剝奪自由自主負責的生育私權。
完善人口生育政策必須堅定不移地還權于民,搶救生育機會,早日開禁“非獨”生育,不要坐失良機而要積極挖掘“二孩紅利”,否則等到全面放開也可能沒有多少年輕家庭積極響應二孩生育,必悔之晚矣。國際經驗表明,到時再鼓勵生育肯定難上加難。所以,要努力恢復人口生態(tài)和人口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搶抓當下所有年輕家庭的生育時機最重要!
生育的家庭計劃是基本的生活方式,避孕節(jié)育是人民的長期需要。社會的生育計劃必須以保護和尊重人權為前提。同時要堅持政府在計劃生育中的保護性責任和服務性義務,加強對避孕節(jié)育的優(yōu)質服務、計生家庭的社會保障和困難群體的人文關懷。一方面,國家要繼續(xù)完成生育政策的改革,指向自由平等生育權的回歸,跟“政策性一胎化”做歷史的切割,從源頭上杜絕新的獨生子女風險家庭和脆弱家庭的產生;另一方面,對完成了生育使命甚至進入空巢期和老年期的、“木已成舟”的成熟獨生子女家庭則要高看一眼厚愛一層,解決其現(xiàn)實困難和后顧之憂。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59_87459.html
相關內容推薦:
10萬+
閱讀量150w+
粉絲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