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單選題、
從眾心理,是社會心理的普遍現(xiàn)象之一。所謂從眾,是個體在群體的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或違背自己的意見,使自己的言語、行為保持與群體一致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就是從眾,即群體能產(chǎn)生壓力,使人們的思想在壓力下趨于一致。這段話支持了這樣一種論點( )。
A 在實際工作中,工作群體應(yīng)當更為強調(diào)人的個性
B 個體對群體越信任,個體的行為就越容易趨向群體行為
C 從眾心理在實際工作中產(chǎn)生的是消極的效應(yīng)
D 個體從眾達到一致或是被迫服從,或是自愿接受
【答案】D
【解析】由文段中闡述的“從眾”的定義“個體在群體的壓力下或者放棄自己的意見或者違背自己的意見”,前者表明自愿接受,后者表明被迫服從,所以正確答案為D。
【糾錯】A、B、C三項文段并未論及
18:單選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美國嚴格實行配給制度,每人每天只能喝一杯咖啡。一天,羅斯福在招待會上對記者說,他早上喝過一杯咖啡,晚上又喝了一杯。記者們聽了馬上質(zhì)問:“我們每人每天只有一杯咖啡,你哪里來的兩杯?”不少記者以為,這下可是撈到了頭版頭條的大新聞了。面對記者的責難,羅斯福一點也不激動地回答說:“我確實是早晚各飲一杯咖啡。不過,晚上我是把早晨煮過的咖啡渣再煮一次?!睆拇?,人們就把煮過后再煮的咖啡叫作“羅斯福咖啡”。最適合做本段文字標題的是( )。
A 羅斯福的故事
B 羅斯福與記者
C “羅斯福咖啡”的喝法
D “羅斯??Х取钡挠蓙?/p>
【答案】D
【解析】文段最后一句“從此,人們就把煮過后再煮的咖啡叫作‘羅斯福咖啡’”。明確的點明了主題,說明這段的中心是“羅斯??Х取币辉~的來歷,因此,正確答案為D項
【糾錯】A、B兩項的概括過于寬泛,不能準確表達文意;C項不是文段主要表達的內(nèi)容
19:單選題、
住房商品化就意味著將住房推向市場,主要依靠市場調(diào)節(jié)來解決住房問題,同時也就意味著要大大減輕政府的負擔,減少政府對住宅業(yè)的干預(yù)。但政府絕不能從大包大攬一下子就變?yōu)槿鍪植还?。在邁向住房商品化的過程中,住房的社會福利成分日趨下降,經(jīng)營利潤會逐步成為人們追逐的目標,舊的住房分配制度中的不合理現(xiàn)象很可能會被一些新的不合理現(xiàn)象所取代,在經(jīng)濟動蕩期間,新的不合理現(xiàn)象同樣會威脅社會的穩(wěn)定。在市場調(diào)節(jié)乏力時,政府的干預(yù)就顯得格外重要。這段話主要說明的觀點是( )。
A 住房商品化是必然的趨勢
B 住房商品化過程中仍然需要政府干預(yù)
C 住房商品化后也會有不合理現(xiàn)象存在
D 住房商品化后,政府將不再直接干預(yù)住宅業(yè)
【答案】B
【解析】文段的結(jié)構(gòu)為總分總的形式,第二句與最后一句為主題句,即政府在住房商品化過程中仍然要加強干預(yù),因此正確答案為B項
【糾錯】A、C、D三項均為文中內(nèi)容部分,都不能準確概括原文的主旨,排除
20:單選題、
我國是桂花的故鄉(xiāng),西南、中南地區(qū)是它的原產(chǎn)地?,F(xiàn)在各地都有種植。在戰(zhàn)國時代,屈原的《九歌》中就曾多次出現(xiàn)“桂舟”、“桂酒”等詞,這是最早以桂入詩的例子。陜西省勉縣城南定軍山武侯墓前有兩株桂花,相傳栽種于漢代,已有1700多年歷史,人們稱它們?yōu)椤皾h桂”。從這段文字,我們可以得知( )。
A 我國栽種桂花已有1700多年歷史
B 桂花多在我國西南、中南地區(qū)種植
C “漢桂”是最早入詩的桂樹
D 《九歌》是我國最早的詩詞
【答案】B
【解析】根據(jù)文段首句“我國是桂花的故鄉(xiāng),西南、中南地區(qū)是它的原產(chǎn)地”??芍狟項正確
【糾錯】A項曲解文意,原文中“漢桂”有1700多年的歷史,但在戰(zhàn)國時代就已以桂入詩了,說明栽種桂花的歷史不止1700多年;C項屬于無中生有,并沒有提及最早入詩的桂花屬于哪一種;D項曲解文意,《九歌》只是最早以桂入詩的詩詞,而非最早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