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浙江《行測》真題

第二部分 言語理解與表達

21:單選、

理查德·比特納把美國次貸危機中的借款人描述為“信用狀況一塌糊涂,收入微薄,工作時有時無,沒有租房史,也沒有儲蓄維持生活”。銀行把錢貸給這樣一些人顯然是不可行的,政府監(jiān)管也是不得力的。但美國社會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窮人,或如此龐大的弱勢群體?以上文字的主旨最可能是(    )。

A 收入差距不斷擴大是引起美國次貸危機的重要原因

B 美國的金融危機是由銀行的次貸危機引起的

C 美國次貸危機的根源是銀行把錢借給了大量沒有還貸能力的窮人

D 美國政府對借款人還貸能力的監(jiān)管不夠

【答案】A

【解析】本段文字的重心在最后一句,通過文字引出主旨并深入挖掘美國次貸危機與弱勢群體之間存在的聯系。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A選項

【糾錯】本段文字并不是探討美國金融危機的根源,B選項錯誤;通過文字并不能確定次貸危機產生的根源,C選項錯誤;D選項在文中只是一句過渡性的文字,不是作者要闡述的重心

22:單選、

其實對于人生、道德、審美以及社會的解釋,并無絕對正確的標準答案。每個時代、每個民族,都有提出問題的沖動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滿足這種歷史需求的,便是所謂的“恰當學術”。你可以嘲笑胡適淺薄,稱其提倡的實驗主義頗為淺陋,甚至不如學衡派所推銷的白璧德的新人文主義精細,但沒用,后者就是不如前者適合那個時代中國人的趣味。以上文字是在闡述(    )。

A 現實與理論的關系

B 實驗主義與新人文主義的關系

C 時代與學術的關系

D 人生、道德、審美與社會的關系

【答案】C

【解析】第一句通過“對于人生、道德、審美以及社會的解釋,并無絕對正確的標準答案”,引出下文的進一步解釋和完善,表明學術是與不同時代的歷史需求緊密相聯的,即“滿足這種歷史需求的,便是所謂的‘恰當學術’”。并舉例進行論證,概括起來即為時代與學術的關系。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C選項

23:單選、

卡爾·波蘭尼說,如果聽任市場機制成為人類命運及其自然環(huán)境乃至購買力的數量和用途的唯一指導者,那將導致對社會的破壞。就以商品而言,勞動力不可能被任意驅使、利用甚或舍棄而不影響剛好是這一特殊商品承擔者的個人。也就是說,在處置一個人的勞動力時,制度總是面對著“人”那個稱號下身體、心理和道德的統一體。這段文字主要說明(    )。

A 無管制的市場會破壞社會

B 勞動力是特殊的商品

C 無管制的市場缺乏道德屬性

D 勞動力不能被商品化

【答案】A

【解析】通過分析該段文字句與句之間的關系可以看出第一句話為該段文字的中心,后面則是對該結論原因的分析和闡述。正確答案為A

24:單選、

社會沖突扮演了一個激發(fā)器的角色,它激發(fā)了新規(guī)范、規(guī)則和制度的建立,從而充當了促使敵對雙方社會化的代理人。此外,沖突重新肯定了潛伏著的規(guī)范,從而強化了對社會生活的參與。作為規(guī)范改進和形成的激發(fā)器,沖突使得調整已經發(fā)生變化了的社會關系成為可能。但是,社會沖突是否有利于內部適應,取決于是在什么樣的問題上發(fā)生沖突,以及沖突發(fā)生的社會結構。這段文字主要說明(    )。

A 社會沖突有助于社會整合

B 社會沖突的整合功能是需要條件的

C 社會沖突是社會化不充分的表現

D 社會沖突是參與社會生活的方式之一

【答案】B

【解析】文段中每句話都是圍繞社會沖突的功能展開議論的,前三句指出社會沖突扮演了一個激發(fā)器的角色,使得調整社會關系成為可能。最后一句“但是”轉折,社會沖突究竟是否有利,取決于在什么樣的問題上發(fā)生沖突,以及沖突發(fā)生的社會結構,這說明社會沖突的整合功能是需要條件的。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B選項

【糾錯】A選項的迷惑性較強,考生解答此類題目需要聯系現實規(guī)律及題中明顯表示關系的詞句,如本題中的“但是”等。C、D選項的說法在題目中找不到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