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虛氤氳之氣聚而生人物,人物死而散為氣,其清者重返于太虛。聚散、生死是自然變化的必有之幾。聚為人而可見,這是“明”;死而散而不可見,這是“幽”。從生到死,是從“明”轉(zhuǎn)變?yōu)椤坝摹保皇菑摹坝小毕麥鐬椤盁o”。 
然而,人的善惡對“生”有何意義,對“死”有何意義
存神盡性,全歸其所生之本體。這就是君子對死的意義的追求
氣有聚散,人有死生,這是自然變化的法則,也是永恒的勢運,決無停止之時。生死聚散有自己的規(guī)則,人對于氣化生死的過程是無所作為的,人所能夠做的,就是順其自然,而無所恐懼留戀,非但如此,還要盡力于心性的修養(yǎng)
至誠的修養(yǎng)才能使自己與太虛氤氳保持一致,存神的修養(yǎng)才能使自己與太虛神化的良能一致。人并不是在死后便可自然地“全歸”其所生的本體,“全歸”實是“存神”修養(yǎng)的結(jié)果
須要知道,人生在世時的善或惡,在人死之后,依其類而歸散為氣。善氣和惡氣各依其類而散,善氣散歸入善氣類中,惡氣散歸入惡氣類中,互不混淆。惡氣以客感雜滯遺留天地兩間,人就無法“全而歸之”于太虛本體了
人如果不能知生知死,不能對生命的根源與死亡的歸宿有完整的了解,那就不能了解善惡的意義,不能理解為善去惡是人性固有的當(dāng)然,進(jìn)而會認(rèn)為善惡的分別沒有意義。原始反終,“善”是本性所固有的,“為善”是我們天生的責(zé)任。生命是真實的,死亡并不可怕
人,要以善生善死來承擔(dān)起他保持和凈化太虛氤氳及天地兩間的責(zé)任
——本文是王船山對生死與善惡的關(guān)系的基本看法。改編自陳來《王船冊<正蒙注>的終極關(guān)懷
37:單選題、
根據(jù)上文.以下有關(guān)“太虛氤氳之氣”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太虛氤氳之氣始終是圣潔的。
B 一世為善去惡,聚而為生的氤氳之氣才能全而重返太虛。
C 從“明”轉(zhuǎn)“幽”,就是太虛氤氳之氣從“有”到“無”的一次變化。
D 人死氣化之后,其氣可因人生的善惡而分作不同的部分。
【答案】C
【解析】根據(jù)第一段最后一句“從生到死,是從‘明’轉(zhuǎn)變?yōu)椤摹?,而不是從‘有’消滅‘無’”可知,從“明”轉(zhuǎn)“幽”不是從“有”到“無”的變化,C項曲解文意
【糾錯】從文章首句“人物死而散為氣,其清者重返于太虛”可知,太虛氤氳之氣始終是“清”的,A項正確;根據(jù)文章第四、五、六段,“全歸”是“存神”修養(yǎng)的結(jié)果,“存神”則要“為善”,B項正確;根據(jù)第六段“人物死而散為氣,其清者重返于太虛”可知,D項正確
38:單選題、
由文義可知,( )的做法不符合“存神盡性”的要求。
A 懸壺濟(jì)世,治病救人
B 見賢思齊,過而能改
C 出悌入孝,敬業(yè)樂群
D 大智若愚,安常處順
【答案】D
【解析】由文中“存神盡性,全歸其所生之本體”、“原始反終,‘善’是本性所固有的,‘為善’是我們天生的責(zé)任可知“存神盡性”就是要求人要“為善”,A、B、C三項都是“為善”的做法,D項中“大智若愚”是指某些人才智出眾,看起來好像愚笨,不露鋒芒;“安常處順”是指習(xí)慣于平穩(wěn)的日子,處于順利的境遇中,都不是“為善”的做法,故本題選D
39:單選題、
依照文意,下列有關(guān)生死與善惡關(guān)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對生時的善待便是對死后的善待,生時的善對于死后是有影響、有作用的。
B 人對于生死的過程是無法控制的,善惡行為也會隨一死而消散無余。
C 王船山對生死與善惡關(guān)系的論述從其出發(fā)點上看,其終極關(guān)懷是主觀的、唯心的。
D 以上說法均不正確。
【答案】A
【解析】從文中第六段“人生在世時的善或惡,在人死之后,依其類而歸散為氣。善氣和惡氣各依其類而散,善氣散歸入善氣類中,惡氣散歸入惡氣類中,互不混淆。惡氣以客感雜滯遺留天地兩間,人就無法‘全而歸之’于太虛本體了”可知,B項錯誤,同時也支持了A
【糾錯】從文段總體上看,王船山的思想,是把善惡的問題追溯到自然的生死,希望人們能夠通過“為善去惡”達(dá)到“全歸“,在其出發(fā)點上看,其終極關(guān)懷是人道的、有價值的,并非全無價值的“主觀”、“唯心”,所以,C、D兩項是錯誤的
40:單選題、
依照文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王船山這一思想的要旨是要立生死觀和善惡觀來解決人“安身立命”的問題。
B 王船山曾自題墓銘“幸全歸于茲丘”。由本文可以推斷,他認(rèn)為自己達(dá)到了“存神盡性”要求。
C “存神”是君子的作為,“所生之本體”是人的身體和生命的來源。
D 人在死后便可自然地全歸其所生之本體。
【答案】D
【解析】由文中第五段“人并不是在死后便可自然地‘全歸’其所生的本體,‘全歸’實是‘存神’修養(yǎng)的結(jié)果”可知人在死后并不能自然地全歸其所生之本體,D項曲解文意
【糾錯】文章提到要“存神盡性”、“為善去惡”以達(dá)到“全歸”,A項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王船山在墓銘中提到自己“全歸”,可推知他認(rèn)為自己應(yīng)該是達(dá)到了“存神盡性”的要求,即“為善去惡”,B項正確;根據(jù)第二段“存神盡性,全歸其所生之本體。這就是君子對死的意義的追求”可知,“存神”是君子之所為,“所生之本體”由文章段來看是“太虛本體”,即人的身體和生命來源的太虛氤氳之氣,C項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