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7 16:06:21 公務員考試網 http://yflching.cn/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11月25日晚央視《新聞1+1》播出了“院士何時退?如何退出?”的節(jié)目,介紹了中國唯一獲準退休院士秦伯益對自己做“院士”最后幾年的看法:只不過當了個花瓶,我厭倦了。
何時“院士”這個科學技術方面最高的學術稱號在秦老口中成了“花瓶”?何時“院士”這個代表最高學術權威的頭銜被秦老“厭倦”了?“院士”是靠拿出學術上的“干貨”比拼出來的,其入選過程飽含競爭,可是一旦獲得“院士”頭銜便可至此永逸了。“院士”作為學術的最高權威就如絕對的權力一樣,沒有人敢去質疑,也如絕對權力一樣容易滋生問題,縱使有秦伯益這樣德高望重敢于讓賢,向形式主義開刀的院士,也避免不了在高位卻無監(jiān)督的情況下,滋生問題。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要求“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優(yōu)化學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俗話說,社會是個大染坊,在具體政策落地之前,“院士”名號,也要“清一清腸道”,與時俱進,接“學氣”,查“四風”。
查查在資格評選中是否存在著“官僚主義”。一些官員或者企業(yè)家,通過政府推薦成為院士的候選人,就是一種行政力量對院士評選的間接介入,那么在政府推薦過程中,是否嚴格執(zhí)行以學術為中心的評判標準,有沒有權力施壓的選項都非常值得探究。近年來,學術界的環(huán)境也受到了社會的渲染,也滋生了一些學術腐敗,學術腐敗背后往往伴隨著權力腐敗,院士評選是一次學術界的大選舉,高處能否勝寒,需要思一思,查一查,政府推薦渠道應該成為反思的重點。
查查在發(fā)揮作用時是否存在著“形式主義”。正如秦老說的那樣,社會把院士拔得太高,一些省市或高校研究院競相用高額科研啟動費、安家費、年薪等來爭奪院士,裝點門面,這一點可以在個別院士的諸多兼職中看到端倪。如果一些機構競聘“院士”是用來當作“門神”,打響知名度,那么院士就有可能為這些機構面子上的瑣事來回奔波了。既不能專心把研究再往前推一步,也不能專心地為學生“傳業(yè)”、“解惑”了。這樣的“形式主義”不僅丟了院士的面子,也傷了院士的專攻學術的里子。
查查在人文精神上是否存在著“享樂主義”、“奢靡之風”。2011年,候選院士段振豪虛報冒領差旅費,涉嫌貪污,生活腐化事件,為社會對院士的認知增添了些許陰影。院士作為學術界的泰斗級人物,光環(huán)圍繞,理應克己修身,做好學術表率、道德表率。因此,院士們在工作與生活中帶頭抵制腐化奢靡,保持克勤克儉的優(yōu)良作風,自我查找一下是否存在著“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在當下也十分必要。
相關內容推薦:
下一篇:張藝謀"超生"與假舅子
10萬+
閱讀量150w+
粉絲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