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5 11:06:15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http://yflching.cn/ 文章來源:環(huán)球時報
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正在中國訪問,他高調(diào)去了新疆,成為近年第一名訪問新疆、并在那里尋求難得商機而非拿放大鏡搜索“人權問題”的西方高官。此外他還在上海證交所表達對中國經(jīng)濟的信心。他受到西方輿論的諸多指責,那些批評者嫌他在中國談人權“太少”,甚至認為他訪問新疆會被中國用于輿論宣傳。
奧斯本44歲,是問鼎未來英國首相之位的有力人選。他除了年輕,如果還有什么其他特別之處,就是在對華問題上比較信奉現(xiàn)實主義,不死撐面子,從英國實際利益出發(fā)對待中英關系交織在一起的方方面面。
奧斯本不愿同中國人當面挑起人權問題,這本是最起碼的外交之道。一位外國財長來華尋求商業(yè)合作,保持謙虛是應有姿態(tài)。西方一些人總覺得他們的官員要端著“人權老師”的架子駕臨中國,滿足西方社會面對中國以及東方社會的優(yōu)越感。他們會不自覺地忘記,這樣的嘴臉其實挺難看的。
人權問題不能說是憑空生造出來的,從較長的歷史階段看,西方在人權領域向中國社會是輸送了一些正能量的。但是這決非問題的全部,西方近些年在向中國就人權施壓時,越來越走火入魔,罔顧事實,劍走偏鋒,逐漸陷入他們自己難以察覺的極端卻無法自拔。他們的很多要求完全脫離了中國實際,沒有真正過他們的腦子,頗讓中國人討厭。
實事求是說,中國如此復雜的國情,究竟該如何進行治理,怎樣平衡個人權利與集體權利之間的關系,中國社會一直在認真摸索,反復權衡。在這方面,西方小社會挺難插嘴的。西方大的經(jīng)驗中國人早已領悟,能借鑒的也大多借鑒了。其中必有一些西方經(jīng)驗對中國社會來說有風險,無法借鑒,更不能照搬,西方社會按理說應有能夠理解中國做出取舍的悟性。
一些西方官員現(xiàn)在如果再就很具體的“人權問題”手把手教中國怎么做,帶著一臉傲慢訓斥我們,他們也不想想我們能聽嗎?專門要找中國茬的人,也就罷了。要求一位財長帶著經(jīng)濟上的重大使命來華商談,也要一見面就先指著中國人鼻子談人權,那是他該干的嗎?
奧斯本之所以讓中國人尊敬,就是因為他言行正常,不怪,像一個來自文明發(fā)達國家的高官,而不讓我們懷疑他的國家不通禮儀,是野蠻或夜郎自大之邦。中國人沒想利用奧斯本的新疆之行宣傳什么,中國媒體對此只有簡單報道,如果不是西媒炒作批評他,中國輿論大多不關心他去新疆做了什么。
奧斯本或許展現(xiàn)了新一代歐洲政治家的視野,他是英國在西方世界帶頭加入亞投行的主力推動者,他重視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對倫敦保持金融中心地位的意義,主張英國大力發(fā)展對華貿(mào)易。有人從他的對華政策主張中看到英國在打造最高戰(zhàn)略層面的中英關系,認為英國想通過領銜歐洲的對華關系來鞏固自己的大國地位。
中國人歡迎英國重視同我們的關系,但我們不認為中英關系會突破現(xiàn)有國際關系框架,形成某種挑戰(zhàn)。我們認為奧斯本訪華所表現(xiàn)出的傾向代表了自然,而我們期待的就是以自然為基礎的和諧,而不是拉幫結派、受意識形態(tài)偏執(zhí)驅(qū)使的舊式國家間關系。
歐洲輿論還是有些放不下架子,在對華問題上處處意識形態(tài)掛帥,F(xiàn)在的情形是,西方政府官員總體上比輿論現(xiàn)實得多。這也難怪,當家才知柴米貴,而西方的意識形態(tài)斗士沒啥責任,仍在任性地自娛自樂。
相關內(nèi)容推薦:
10萬+
閱讀量150w+
粉絲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