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華圖教育 關鍵詞:新聞事件,疫情防控,2020年國考,面試熱點
疫情期間的“不見面審批”是數字政府與智慧城市建設的一次良好示范,而這其實也是此種服務模式常態(tài)化的一個契機。--摘要
【相關事件背景】
疫情當前,“不見面審批”成為政府服務優(yōu)選項。2月22日,新京報記者從北京警方獲悉,市公安局利用“網上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公安出入境微信號、北京交管“12123”APP等網上辦事平臺,推行“不見面”審批,方便了市民辦事。而此前朝陽、豐臺等區(qū)也都通過“不見面審批”維持了公共服務的高效運轉。
所謂“不見面審批”是指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引入現(xiàn)代物流服務,通過網上辦理,實現(xiàn)申請人與審批人不需見面就可以辦結事項的審批服務模式。從“面對面”到“鍵對鍵”,改變的不只是審批模式,還有服務效率的提升。疫情期間,北京市公安局等部門推出“不見面審批”,無疑是特殊時期對接民眾需求的現(xiàn)實之舉。
【問題點】
線上審批這種快速高效的行為方式,獲得許多人的好感,對此你的看法是什么?為什么有如此大的響應。
【專業(yè)觀點分析】
@新京報:一方面,疫情形勢嚴峻,“不見面審批”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申請者外出活動,減少了審批事項辦理過程中的聚集感染風險。另一方面,抓嚴格防疫,也要抓有序復工。眼下北京不少企業(yè)已經開始有序復工復產,這必然產生相應的審批需求,有關部門適時推出“不見面審批”契合了這一需求,同時還提高了審批的效率,保證社會經濟正常活動不受影響。
從“不見面審批”的內容來看,這實質上是“互聯(lián)網+大數據+政府”的一次生動實踐。這幾年,從中央到地方推行的審批制度改革中,數字政府與智慧城市一直是一大亮點,而當不期而遇的疫情來臨,恰恰是最需要它派上用場、大顯身手的時候。從北京、上海等地在防疫期間推出的“不見面審批”“一網通辦”來看,各地的數字政府與智慧城市功能確實也做到了“不辱使命”。
疫情期間的“不見面審批”與其他電子政務功能,讓我們看到了數字政府、智慧城市在便民服務方面的積極作用。這是數字政府與智慧城市建設的一次良好示范,而這也不妨成為此種服務模式常態(tài)化的一個契機。疫情之后,期待此舉成為各地政府一種固定的選擇。
@北青報:“不見面審批”不只是有利于疫情防控,相關部門也認識到了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意義,接下來會進一步加快建設步伐。在具體運行過程中不斷修復系統(tǒng),補足漏洞,提高運行效率,優(yōu)化辦事流程,給社會治理提供更多技術支撐,實現(xiàn)信息多跑路,公眾少跑腿,讓人們切實享受到技術進步帶來的紅利。
筆者認為:隨著國家“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與數字政府的搭建日益完善,未來民眾在與政府打交道時將享受更多技術紅利,值得期待。而各地也不妨從當下疫情出發(fā),大膽嘗試“不見面審批”一類的數字政府改革,在保證特殊時期公眾正當權益的同時,也為數字政府、智慧城市服務的更大發(fā)展積累經驗。
中國網絡視聽行業(yè)近年蓬勃發(fā)展,網絡綜藝節(jié)目的主題、樣式愈加豐富,與此同時也出現(xiàn)泛娛樂化、低俗媚俗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