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華圖教育2023-04-12 14:49
申論熱點材料閱讀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東北三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局地極端天氣等挑戰(zhàn),今年產糧逾2865億斤,收獲了自2004年以來的“十九連豐”,以實實在在的糧食豐收“成績單”,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保障糧食安全是大事、要事,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這是一個永恒課題,要堅持久久為功,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松。讀懂“十九連豐”背后的“科技密碼”,科學認識新時代糧食生產的新特點,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以科技興農、富農,讓“科技糧”穩(wěn)心提氣暖心,助力人民群眾的生活“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九1】立意:讀懂“十九連豐”背后的“科技密碼”,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以科技興農、富農。
科技助農,推動“新品種”播撒新希望!九2】分論點1:科技助農,推動“新品種”播撒新希望。抓住糧食安全主動權,首在抓住種子主動權。“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wěn)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種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種業(yè)科技就要自立自強。”【批注3】引用論證。豐收的稻田,“科技飯”飄香中國,這里面是創(chuàng)新在加速、品種在增多,種子抗病抗倒伏能力增強,“新品種”不僅讓“糧袋子”“菜籃子”越加豐富,更播撒了豐收的希望,讓同樣的土地孕育更多的糧食,提振人民群眾的信心和底氣,也是中國糧食產量一路攀登的源頭力量。
科技興農,釋放“新農業(yè)”旺盛的活力。【批注4】分論點2:科技興農,釋放“新農業(yè)”旺盛的活力。“農業(yè)出路在現代化,農業(yè)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走向廣袤田野,越來越多的農民挑上了“金扁擔”,機械化、智慧化、科技化的農業(yè)種植,不僅讓種地變得不一樣,更推動了中國農業(yè)現代化的發(fā)展。“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地方的糧食生產搭上了時代“快車”,實現了種、管、收、儲、運等環(huán)節(jié)的有效銜接,提升了農業(yè)生產全過程的科技含量,也讓農業(yè)產業(yè)興旺發(fā)達,成為更有盼頭的產業(yè),農民增收更有保障,煥發(fā)了現代化農業(yè)旺盛的生命力。【批注5】引用論證+自述展開。
科技富農,譜寫“新農人”向往的幸福!九6】分論點3:科技富農,譜寫“新農人”向往的幸福。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快,“誰來種地”的時代之問急需解決。“要解決好‘誰來種地’問題,培養(yǎng)造就新型農民隊伍,確保農業(yè)后繼有人;要以解決好地怎么種為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yè)經營體系。”【批注7】引用論證。為農業(yè)插上“科技翅膀”,讓種地不再難,引導更多有技術、有視野、有魄力的新農人返鄉(xiāng)發(fā)展,成為現代化農業(yè)的“生力軍”,助力更多“老把式”成為懂技術的“新農人”,讓種地變得更輕松,提高農業(yè)效益,助力更多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增強農民自豪感、獲得感。【批注8】闡述對策。
糧食“十九連豐”,是鋪展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好“豐”景,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科技的時代魅力,呼喚更多的綠色科技賦能希望田野,助力中國飯碗端得更穩(wěn),讓“大國糧倉”根基更牢。【批注9】結尾:回扣主題,發(fā)出呼吁。
(文章來源:中安時評,稍作改動)
材料小結
1.核心內容:糧食“十九連豐”,盡顯“科技”魅力
2.理論總結:
國家統(tǒng)計局12月12日發(fā)布公告,2022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731億斤,糧食產量連續(xù)8年穩(wěn)定在1.3萬億斤以上。其中,東北三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局地極端天氣等挑戰(zhàn),今年產糧逾2865億斤,收獲了自2004年以來的“十九連豐”,糧食產量連續(xù)多年占全國總產量的20%以上,在大國糧倉中持續(xù)貢獻著東北擔當。東北連年豐收背后,是黑土地上新科技日益涌現,協作鏈層出不窮,新農人意氣風發(fā),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圖書推薦
>>>2024版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行測+申論)教材+真題4本
國考推薦課程
>>>2024年國/省考公務員筆試980系統(tǒng)提升班(預售)
>>>2024年國/省考公務員筆試系統(tǒng)提升班plus版
掃碼即可進入公務員專屬備考咨詢平臺,有疑問來這里
上一篇:2024年國家公務員申論備考熱點:深化國企改革,助力產業(yè)升級
下一篇:沒有了